广东省正在推荐在珠三角地区建设一座新的大型机场,那就是广州第二机场,这座机场也被称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

广州第二机场的规划选址于佛山市高明区与肇庆市高要区交界处,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及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广州第二机场

项目首期工程计划建设两条跑道(西一跑道 3800×45 米、东一跑道 3600×45 米)及配套航站楼,建设周期为 2024-2027 年,预计 2027 年首期竣工投用。远期规划至 2050 年旅客吞吐量达 6000 万 - 80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220 万吨,飞行区等级 4E 级。

广州第二机场主要目的是缓解广州白云机场容量压力(现有 T1+T2 设计容量 8000 万人次,2023 年吞吐量已达 6317 万人次),同时优化大湾区机场布局。

广州第二机场的机场将衔接广湛高铁、珠肇高铁等轨道交通,构建 “空铁联运” 枢纽,辐射粤西及周边地区。目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同步推进,计划 2025 年投用后年旅客吞吐能力提升至 1.2 亿人次,与第二机场形成 “双枢纽” 协同效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广州第二机场(珠三角枢纽机场)最终选址于佛山市高明区与肇庆市高要区交界处,而非增城区,这一决策是基于空域资源、区域发展战略、土地成本及交通布局等多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



广州第二机场

首先,这是空域资源瓶颈与优化布局需求!

广州白云机场作为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2023 年旅客吞吐量已达 6317 万人次,逼近设计容量(8000 万人次)。若在增城建第二机场,其空域与白云机场重叠度高,将加剧珠三角核心区空域紧张问题。

相比之下,佛山高明与肇庆高要交界处空域条件更优,可避免与现有机场的航线冲突,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腾出空域资源。

民航专家綦琦指出,该选址可最大化利用大湾区空域,提升整体航空运行效率。

其次,区域经济平衡与辐射效应!

增城区位于广州东部,毗邻东莞、惠州,周边已形成较密集的交通网络(如广汕高铁、增天高速)。但珠三角西部(肇庆、云浮、粤西)长期缺乏大型航空枢纽,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2023 年粤西地区 GDP 占全省比重不足 10%,而新机场选址高明,可通过 “空铁联运”(衔接广湛高铁、珠肇高铁)辐射粤西及广西,填补珠江西岸机场空白。



广州第二机场

华南城市研究会胡刚教授认为,此举有助于推动广佛肇经济圈与粤西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再次,土地成本与建设可行性!

增城区作为广州重点开发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已超 50%,三江选址涉及大量人口拆迁(现状 14.6 万人,规划 30 万)及高压线路迁改,成本高昂且社会接纳度低。

而高明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机场选址范围内仅涉及少量自然村(约 2 万人),土地获取成本显著低于增城。

此外,高明区地势相对平坦,可借鉴贵阳龙洞堡机场 “削山平谷” 经验,减少工程难度。

第四、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

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四五” 规划》,新机场定位为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与白云机场形成 “双枢纽” 分工:白云机场侧重国际航线与枢纽功能,新机场则承担区域枢纽及货运功能,远期设计年旅客吞吐量 6000 万 - 8000 万人次。

这种布局既缓解了白云机场压力(三期扩建后容量达 1.2 亿人次),又强化了大湾区西部交通枢纽地位。



广州第二机场位置地图

佛山市发改委数据显示,新机场将带动临空经济区发展,预计创造超 500 亿元经济效益及 5 万个就业岗位。

最后,政策统筹与跨市协作!

广东省政府通过省级层面统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将新机场定位为 “共享枢纽”。

项目由广东机场集团、佛山及肇庆共同推进,命名为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既延续广州航空枢纽品牌,又兼顾佛山、肇庆发展需求。

相比之下,增城选址因行政壁垒难以协调周边利益,且与东莞、惠州现有交通规划存在冲突。

广州第二机场选址佛山高明与肇庆高要交界处,是粤港澳大湾区 “一盘棋” 战略的体现。通过空域优化、区域辐射、成本控制及跨市协作,该决策既解决了广州航空容量不足的问题,又为珠三角西部崛起注入新动能,为全国多机场城市规划提供了 “错位发展、协同共赢” 的范例。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