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5日讯 2025年,滨州市城管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秉持“科技赋能生态,精准守护园林”的理念,致力于构建更加稳固、高效的城市园林安全生态体系,全面深化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为市民打造了清新健康、绿意盎然的绿色生态空间。
精准监测,构建防治前沿防线
严格落实“预防为先,抓早抓小”原则,建立严密的病虫害监测网络。每周定期组织2次全面巡查,深入城市的每一处园林角落,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温度、湿度、虫口密度以及病害症状等关键数据。同时,每月准时发布2期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前预判风险,为防治工作争取宝贵时间。通过精准预警与提前干预,有效降低病虫害暴发风险,为园林植物健康生长保好驾护好航。
分类施策,促进生态平衡调节
针对不同的植物特性以及病虫害特点,制定了个性化防治方案。对于蛀干害虫天牛,采用注药封堵的方式,直接将药剂注入虫道,精准消灭害虫;同时,积极引入管氏肿腿蜂等天敌昆虫,利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此外,通过优化植物配置,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并引入瓢虫、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构建起稳定的生态平衡体系,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科技赋能,提升靶向防治效能
积极探索和应用绿色防治技术,静电喷雾、根灌施药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药剂利用率大幅提升至80%以上,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还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结合病虫害发生阈值,科学设定防治节点,避免盲目喷药,实现了精准施药和高效防治。例如,在蛀干害虫幼虫期,采用地埋内吸性药剂的方式,既能高效灭杀害虫,又能有效控制防治成本。
全民参与,打造联防联控格局
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园林从业人员的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治能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防治队伍。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市民广泛推送病虫害防治科普信息,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病虫害监测报告,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滨州市城管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精准化、生态化防治策略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园林养护向低碳可持续方向的成功转型。展望未来,将持续探索数字化、生物化防治技术,构建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生态防治体系,全力为市民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闪电新闻记者 吕敏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