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25岁,买了一辆小货车,在赣南山区跑货运。
我走上跑货运这条路,纯属机缘巧合。
当时我高中毕业后,名落孙山,没有继续就读,帮家里干了几年农活。
父亲觉得我年纪轻轻,每天和田地打交道,以后不能养家糊口,担心我荒废了,劝我学门手艺。
挑选来挑选去,农村孩子学手艺无非是学泥瓦匠、木匠或厨师,要么就是进厂打工,也没有多少可选择的。
我生性好动,坐不住,受不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很多手艺都不想学,父母也拿我没办法。
有一天,我无所事事,在镇上闲逛,路过一家副食品批发部,寻思带两瓶啤酒回去,晚上让母亲炒两个菜,打打牙祭。
正好看见一辆小货车在副食品店门口装货,司机光着膀子,把一箱箱啤酒饮料、方便面、零食等向货车上搬,大汗淋漓。
我问副食店店主:“大哥,生意这么好啊?”
他笑着说:“还行吧。”
一番闲聊,得知副食批发部主要给周边的杂货店、小卖部供货,包括山里边很多村子的小店铺。一般租货车送货,付点运费,又不用人跟车,司机自己装货卸货,十分省事。
店主还告诉我,现在买货车跑货运的人不多,每台车都很忙,有时叫不到车子,不能及时送货,十分烦恼。
我给了货车司机一支烟,又和他套起近乎。他得意地说,他每天都跟时间赛跑,这趟货送完了,马上又送下一趟,都提前说好了,不愁没业务。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心想,我本来就是个坐不住、喜欢到处跑的人,做货运司机倒挺合适,既可以赚钱养家糊口,又能到处看看风景,尝尝各处的美食。
当天回到家里,我和父母商量了一下,他们觉得可行,但要我自己拿主意,担心我只有三天的热情,过几天就没兴趣了。
我打定主意,马上去驾校报名学开车,学费相比当时的平均工资还是很贵的,但没有办法,选择做这一行,该花的钱要花。
大约学了大半年时间,我拿到了驾证,可以开始跑货运了。
1999年春节刚过,我耗光父母的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小货车,正式开始货运生涯。
我联系了一些工厂、批发部和实体店,包括那家副食品批发部,到处分发名片,渐渐拉到一些业务。
我自己也踏实肯干,不怕辛苦,做事靠谱,积累了几个固定客户,再加上一些散客,每天忙忙碌碌,在路上奔波,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有一天上午,我拉着一车饮料、副食和日用百货,送到山区里几个小卖部,山路不太好走,来回需要四五个小时。
我不怎么喜欢走这条山路,但顾客就是衣食父母,没有选择的余地,况且运费也确实不错。
山区公路蜿蜒盘旋,七拐八弯,旁边就是陡峭的斜坡,很考验人的车技,好在我学车时学得比较扎实,小心一点驾驶,倒也问题不大。
大约行驶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山区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就是乌云密布,看来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又起了一阵风,吹得货车尾厢棚子呼呼作响,货车跑起来有点飘,我只好放慢速度。
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打下来,货车车身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雨越下越大,倾盆大雨浇在前挡风玻璃上,雨刮根本刮不赢雨水,挡风玻璃很快一片模糊。
我小心翼翼地开着货车,慢慢行驶,集中精神,努力注视着前方。看来,为安全起见,没法继续开车了,要找个地方避避雨,等雨小了再走。
前方不远处,路边有块平地,建有一个避雨的简易棚子,是山区大巴车乘客上落点,方便人们临时休息一下,棚子里有两三个人在躲雨。
我把货车停在棚子旁的空地上,坐在车上休息,等雨小了再说。
这场大雨一下就是一个小时,已过了中午十二点,我肚子饿得咕咕叫。如果没下这场雨,按计划,我差不多到了前面的小镇,可以饱餐一顿再走。
雨渐渐小了,我启动货车,准备继续上路。
棚子里走过来一个人,来到我的货车旁,向我招手。
我把车窗玻璃摇下一半,看见是个二十几岁的农村姑娘,相貌端庄,衣着朴素,肩上挑着两个蛇皮袋,像是有些吃力。
她一脸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大哥,能带我一段路吗?我今天在前面集市买点种子化肥和生活用品,走到这里,遇上大雨,想坐过路的大巴车回去,天气不好,一直没有大巴车过来。”
我点点头,下车帮她把蛇皮袋和扁担搬进车厢,感觉还挺沉。又拉开副驾驶的车门,让她上车。
毕竟不熟,我一边开车,一边和她简单聊了几句。
得知她家是前面何家坡村的,种庄稼为生,平时去集市买东西,都是走路来回,路上要走近一个小时,很少坐车,就为省点车费。这里的人一直生活在这里,走路也习惯了,不觉得有多远。
她说,遇上今天下大雨,又挑着东西,等不到车,幸亏遇见我这个好心的司机。
我说顺路而已,小事一桩,举手之劳,不用太客气了。
说话之间,货车开了近二十分钟,雨也停了,山里雨后的空气十分清新。
来到一处山坡,姑娘指了指路边一间低矮的土砖瓦房,说她家到了,可以直接开到门口。
停在她家门口,姑娘向屋子里喊了一声:“妈,快出来帮忙搬东西。”
屋子里应了一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农妇。
我已打开车厢门,好事做到底,顺手帮她们把两个蛇皮袋搬进屋里。对于我来说,搬惯了货,轻轻松松。
姑娘和她母亲对我连声感谢,我摆摆手,准备上车离开。
她母亲对我说:“小兄弟,多谢你帮忙,不然我们家秋云不知要在路上耽搁多久才能回来。我家饭也熟了,在我家吃个便饭,喝口水,再走吧。”
我连忙感谢她的好意,说自己还要赶时间,送完货还要赶回去。
姑娘说道:“没事的,时间还早,雨也不会再下了,吃饭再走吧。”
我摆摆手,打开车门,想驾车离开,没想到那姑娘从副驾驶室这边一下拔出车钥匙,拿在手上,说是吃了饭后再给我。
我有些哭笑不得,自己仅仅是举手之劳,山里农村母女的淳朴善良和热情,让人感动。
我只好随她们进了屋子,里面很简陋,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看得出,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日子过得不殷实。
叫秋云的姑娘貌似很高兴,进厨房去了,说是再炒一个菜。
她母亲给我倒了一杯水,和我聊了起来。
得知我一个人长期奔波在路上,到处跑车拉货,吃饭也不当餐,她感慨我一个年轻人勤劳养家,不怕辛苦,也真的不容易。
我告诉她,我习惯了,也不觉得多辛苦,就喜欢到处跑,顺路看看风景。
我问秋云的母亲,怎么没看到男主人。她沉默了一会,才告诉我,秋云的父亲不在了,就她母女相依为命。
我顿时觉得自己说话冒失了,有些不好意思。
说话之间,秋云又端上来一盘菜,是一盘青椒炒腊肉,香气扑鼻,色泽诱人,让人食欲大开。
正好肚子也饿了,我不再客气,大口大口吃起来,吃完又添了一碗饭。
吃饱喝足后,我感谢她们的盛情,向她们告辞。
秋云的母亲对我说,下次开车送货,还来她们家吃饭。
后来的日子,我送货路过她们家时,只要不赶时间,偶尔会停车在她们家坐坐,或喝口水,或吃餐饭。
当然我也不会空手去,做人的礼节我还是懂,每次过去,我会带些小礼品,意思一下。
有时,她们会委托我在山外的批发部带些日用品,毕竟还是便宜些。
一来二往,我和她们母女相处熟了,气氛变得很轻松,彼此都没有当外人。
我也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不知不觉对秋云产生好感,但一直不方便说出口。
有一次路过她们家,不是很忙,我像往常一样去她们家坐坐。
只有秋云一个人在家,她母亲出去了。
我们坐在堂屋里,聊了聊彼此的近况。我说起在路上遇见的一件趣事,秋云咯咯直笑。
两人聊得正高兴,看着她温柔恬静的模样,机会难得,我一下情不自禁,对她表明了心意,想和她在一起。
她收敛起笑容,说一直把我当一个好心的兄长看待,她没有那个意思。而且,她和她母亲相依为命,想找个附近村子的婆家,两边照应起来也方便。而我家离她家有点距离,我又是长期在外跑货运,风里来雨里去,她感觉和我不合适。
我有些失望,故作大度地对她说,没关系,以后我们就以普通朋友相处吧。
她留我吃饭,我已经没心思了,说赶着去送货,先走了。
刚出门,秋云的母亲正好回来了,她问我怎么不吃饭就走,我说赶着去送货。
她见我无精打采的样子,满脸疑惑,我当然不会和她说什么,匆匆走了。
那以后,差不多有两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去秋云家,每次路过她家时,都没有停下来,疾驰而过。
我想见见她,又怕见到她,想到我们咫尺天涯,没有可能在一起,心里更难受。
有一天傍晚,天色还很亮堂,我送货返程,路过秋云家。
我一时心血来潮,把货车远远停在路边,走路过去,想远远地偷偷看一眼秋云,就马上离开。
刚刚走过去,远远看见秋云站在家门口,向我这个方向眺望。
我闪过一边,借着树木的遮挡,一时有些心酸,小心翼翼转身离开。
没想到她看见我了,不停向我招手,大声喊着我的名字,追了上来。
我不敢回头,想几步走到货车,开车离开。
她已追上来了,一把拉住我,眼睛里噙着泪,说道:“你怎么这么久没来我家?我妈妈一直念叨着你。”
我只好随她走进屋子,她的母亲一脸高兴,吩咐她去炒几个菜,留我吃饭。
秋云母亲对我说:“小杨,我以为你不会再来我家了。上次你走了后,秋云对我说了,我还责怪她,我说小杨这么好的小伙子,对你有意思,还有什么多想的。我们这样的家庭,也不一定找到多好的人家,不一定能找到小杨这样踏实靠谱的对象,她也很懊悔,担心你不好意思再来了。还好你今天来了,我们好好商量一下。”
我百感交集,一时说不出话来。
秋云很快端上来几盘菜,我注意到她清澈的眼神里,有一丝懊悔,也有一丝羞涩和喜悦。
没想到今天来一趟,来对了,不然真的错过了这段姻缘。
饭桌上,秋云没怎么说话,羞答答地在一旁听着,我和她母亲聊得很愉快。
就这样,在她母亲的安排下,很快我上门和秋云定亲了,并于次年喜结良缘。
如今我们在一起二十几年了,孩子也长大成年,岳母后来也随我们一起生活,家庭幸福和睦。
我庆幸那天心血来潮想去看看她,不然此生就错过了这段姻缘,而且会一直蒙在鼓里,那该是多么悲哀。
老天对我们还是眷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