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44件3774人,同比分别上升27.4%、34.3%,总体案件受理量接近历史最高值。

这是今天(25日)发布的《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4)》披露的信息。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白皮书结合办案情况,总结当前上海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新趋势,提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建议。

文化产业侵权案件高发

上海文化产业发达,白皮书指出,当前针对文化产业的侵权案件仍占主要比重,尤其以涉及网络游戏、动漫形象手办模型、影视作品为主,给原创生态发展造成了不小影响。在侵权模式上,通常表现为依托互联网搭建平台,对时下热门文化作品、文创产品进行非法复制、传播、销售。

2023年4月起,被告人况某、陈某某、李某某未经《天使之战》网络游戏权利人许可,非法获取该游戏软件的《天使之战》程序包,复制发行侵权游戏《复古奇迹》,截至案发非法经营数额共计人民币69万余元。经鉴定,涉案游戏《复古奇迹》与《天使之战》游戏程序存在实质性相似。

本案中,况某与陈某某之间使用虚拟货币支付结算代理推广费用,相关违法所得的追缴存在技术困难。对此,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涉案财物公诉职责,围绕涉案游戏“私服”代理推广费用的支付结算规则、交易模式、虚拟币钱包等加强讯问,引导公安机关调取涉案虚拟币钱包截图等证据,准确查明被告人各自违法所得数额。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强化释法说理,引导被告人主动提供账户信息,会同公安机关督促被告人家属对涉案虚拟货币账户进行提现后主动退缴。

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对况某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2万元;对陈某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1万元;对李某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

法治副园长指导企业维权

记者注意到,随着国货品牌愈发流行,本土传统老品牌、新潮品牌也成为造假者的目标,涵盖了个人洗护、布料床单、调味用品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2023年6月至12月,被告人李某某从非正规渠道购入假冒“蜂花”品牌洗发水、护发素等通过多家网店对外销售,已销售金额达人民币23万余元。2024年1月至2024年4月,李某某未经商标注册权利人许可,通过网络平台购入已灌装的无标洗发水、护发素及“蜂花”品牌注册商标标识,雇用工人在某仓库内对上述洗发水、护发素进行生产“贴标”后对外销售,已销售金额达人民币20万余元。

2024年4月10日,李某某在驾驶车辆送货途中被抓获,公安机关在前述仓库及驾驶车辆内查获已贴标及已灌装完成的假冒“蜂花”品牌洗发水、护发素6000余瓶,货值金额约6万余元。

经审查,检察机关认为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两罪追究李某某刑事责任。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6万元。

目前,全市共有28个高新技术园区聘任了检察官担任法治副园长,该案就是闵行区检察院法治副园长在履职时发现的案件线索。“蜂花”公司负责人称,为了遏制侵权现象,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提起了多起民事诉讼。法治副园长研判后认为,侵权人的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于是指导权利人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案四查”注重延伸治理

白皮书提到,去年上海检察机关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一案四查”机制,也就是在办理商标类刑事案件中同步审查刑事追责、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及社会治理问题,深挖监督线索。

“播”是一家公司注册的潮牌商标。胡某某于2017年9月起通过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陆续申请注册“发播休”等4个包含“播”的商标。2019年9月起,胡某某在其网店上架多款服装,在商品宣传或商品标题上并未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用“正货播特惠2021年冬羽绒服”“立发播休闲2021夏款流浪春天续短袖收身针织衫”等宣传语,误导消费者以为购买的是“播”这个品牌衣物。

胡某某则根据网店交易订单确定的服装款式、大小和颜色,购买对应的服装以及标注有“播”等注册商标标识的吊牌、领标和塑料袋等物品,在服装上缝制领标和吊牌,再向消费者发货。

至案发,胡某某非法经营数额共计人民币60余万元。经黄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胡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3万元。

刑事案件之外,检察机关审查发现,商标代理公司员工明知胡某某曾经申请注册的商标存在违反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仍接受其委托,提示并协助胡某某规避审查。代理公司员工的行为已涉嫌违反商标法有关规定,商标代理机构未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遂于去年5月向代理公司所在地相关行政机关送达《违法线索移送函》,之后,行政机关对代理公司作出相应行政处罚。

原标题:《2024年上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高发,除了办案还能做些啥?》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闲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