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链”正在助力企业出海。在近日举办的“锡知护新 法筑新程”专项活动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7个部门共建的“出海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链”正式启动。这条以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为发力点的服务链,会给企业出海带来什么样的助力?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这条服务链串联起各相关部门的服务措施织密安全网。透过链与网,可以看到:有主动上门的一对一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出海“强筋健骨”;有一本中英文双语版手册,帮助企业清扫知产“盲区”;也有一批人才的储备,为企业解析“牌桌”规则。


01

“法治体检”,提醒企业主动出击

一张图片,一个细节的失误,在出海时就可能被诉侵权。无锡某企业在海外市场使用一张网络上的迷彩图片作推介,就突然收到了海外一家企业的律师函,原因是该企业对迷彩类产品注册了相关知识产权。为了不被起诉,这家企业只好花钱和解。“海外不少地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相当严格,而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较弱,出海时容易遇到知识产权方面的困扰。”锡山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莫斯敏介绍。

“知识产权风险的特点是可预测性差、破坏性强、迅速解决的难度大,给企业的贸易安全带来很大威胁。轻则利润减少份额下降,重则禁止销售失去市场。”无锡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储铭铭分析。

今年,新吴区人民检察院在为2家企业“法治体检”时获悉,有一家智慧医疗设备制造企业,正经历2起长达近10年的海外诉讼案件;另一家纳米材料类企业,被一家英国公司起诉专利侵权,不久前刚被美国专利局“洗清冤屈”。“如果我们的司法保护更早介入,或者企业能够更早提升专利意识,可以避免很多损失。”新吴区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张润梅说。后续,新吴区人民检察院将综合考量企业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现状等内容,向企业提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布局、维权等方面的建议。


知识产权类案件事后弥补代价大,企业要学会主动出击。出海之前,企业最好及时委托专业机构或法务团队,规避出海产品相关风险。此外,自己的技术要及时申请专利或商标,拓宽知识产权护城河。“但一些企业认为,申请专利需要公开,则会暴露企业的核心秘密,因此不敢申请专利。”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何敏分析。为此,专家建议企业可以通过申请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避免公开。申请到了知识产权,不少企业考虑成本,未有效管理知识产权,容易“省小钱吃大亏”。“对于非核心的知识产权,可以考虑通过许可或转让的方式将资源盘活,而不是被动防守。”

双语手册,助力扫除海外知产“盲区”

02

“检察官,下一次法治培训什么时候来啊?”去年11月,锡山区人民检察院为某智能制造公司提供上门普法服务,企业员工询问前来授课的锡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吴潇斌。该公司生产的扁线钉子设备跃居国内第一,正在筹备拓展海外业务,急需专业法律指导。锡山区人民检察院了解企业诉求后,送法上门,为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出海前排查知产风险。

让更多企业早日配好法律“武装”。“锡知护新 法筑新程”专项活动中,集结着全市检察力量编纂的《出海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手册》首次亮相,8家无锡出海企业代表领取了《手册》。“翻看目录,这本书讲得非常全面,从发放律师函、法院起诉等内容,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企业怎么做,回去带领公司主管和法务认真学习。”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手册》近300页,分中英文双版,涵盖海外主要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应急服务指南和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指引,以及美国、日本、南非、阿联酋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风险防控提示。“这本书是根据我市出海企业的集中区域、遇到的高频问题编纂的,中文部分借鉴了其他城市的已有文书,英文部分由全市检察机关干警力量逐句翻译。”储铭铭说。根据计划,无锡市人民检察院将为更多企业发放《手册》,提高出海企业的事前防范意识。


今年3月,新吴区12家企业收到了新吴区人民检察院编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控提示》,这本手册结合新吴区企业出海相对集中的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帮助企业扫清出海目标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盲区”,为企业建立和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参考。新吴区人民检察院还针对企业需求,结合海外维权专家咨询团成员研究方向,编制了《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课程清单》,企业可根据需求选择课程,专家按需提供专题讲座。

03

克服短板,提升“牌桌”话语权

部分企业已经在海外的知识产权“牌桌”中坐了数年,积极尝试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动权。锡山区一家企业通过在柬埔寨等国家设立园区,带动一批企业出海。然而,柬埔寨的法律建设不够完善。在实地走访企业中,锡山区人民检察院提出建议:园区可探索约定适用的国内仲裁机构,化解具有管辖权的部分知识产权纠纷,助力园区更高效处理争议,全力关注企业经营。

不久前,锡山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前往驻园区企业进行法治交流,并为企业赠送《涉外典型案例汇编》等书籍。“在市、区两级检察院的支持下,我们的出海之路越来越顺,这也为我们在其他地区投资增加了信心。”该企业负责人说。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当前,我国熟练应用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类法律人才,相较于出海企业规模,供不应求。“这也是最高法以及最高检近年来分外关注涉外人才培养的原因之一,只有拥有充沛的涉外人才力量,熟悉海外的规则才能‘玩转’海外,我们在国际争端中才能提升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助力企业扬帆出海。”莫斯敏说。

司法实践中,地方机构正在着力克服这一系列短板。

2024年,新吴区人民检察院牵头,联合法院、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发改委等9个部门,成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检察服务中心,搭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平台。该中心选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原副主任吕国良等10人组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检察服务专家咨询团,咨询团成员均长期从事海外法律研究,为辖区内100余家“出海”企业开展精准普法、个案咨询。锡山区人民检察院还与西南政法大学开展检校合作,整合梳理部分国家法律资料,为出海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法律支持。

来源:无锡日报

【第2460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