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静安区学校语言文字会议于4月24日在静安区教育学院“知十厅”召开。全区近160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语委办副主任丁炜主持,学院副院长汪振兵、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勇出席会议。


汪振兵从“聚焦重点领域,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做优特色品牌,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加强语言培训,提升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等三方面对2024年的区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沪上书香人物(校长)”和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万航渡路小学校长张燕以“润泽学生成长:语言文字的教育力量”为主题,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专项项目推进,提升高阶思维;丰富阅读活动,润泽校园文化;建构特色课程,拓展多元发展;创新评价方式,激励主动参与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交流,分享展示了该校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深入思考与丰富实践成果,彰显了学校在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创新举措。


田家炳中学教师王雪以“打通任督二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题,从“语言文字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整理填写《上海市静安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手册》”“如何发挥自身特长为本职工作增色”等三方面分享了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多条工作线有机结合,通过团队合作和痕迹化管理,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的宝贵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丁炜部署2025年静安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2025年工作重点有以下三项: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构建“规范应用+服务优化”双轮驱动机制;持续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实现监测整改精准化与宣传推广常态化;深入推动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创新,构建“立德树人+品牌培育+方言传承”三维发展格局。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语言文字测试和培训工作;继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以语言文化活动立德树人;厚植文化自信的语言文化品牌。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孙勇在讲话中表示,张燕作为万航渡路小学的领航者,展现了极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在体育健康、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将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得井井有条,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并落地实施,不仅体现了张燕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她对学校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王雪作为学校的艺术总辅导员,不仅成功带领学生获得了静安区学生艺术团的荣誉,还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敬业爱业和专业,是她能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不二法宝。


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有关部署,以及今年的区域语言文字工作精神,孙勇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语言文字工作提出四点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形式,提升实效;注重融合,协同发展;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他强调,语言文字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希望更多教师能够积极参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共同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

上海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赵东升以“AI赋能,拥抱变革——做好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为题,为在座教师做人工智能赋能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题讲座。


赵东升教授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I赋能语言文字质量提升行动的具体策略;构建AI与语言文字工作的良性生态;AI时代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与发展路径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讲解了不同人工智能工具如Deepseek、Kimi、豆包等在语言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特点及差异,强调要学会使用工具的指令。通过演示如海绵音乐软件为古诗词配乐、利用智联体功能与古人“对话”、让学生用豆包等工具进行作文创作及修改、开展AI实时辩论等具体案例,展示了这些工具对教育教学的增效作用。他还介绍了如设计古诗文抽查网页、生成古诗文朗诵视频等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赵东升教授展望了未来3-5年人工智能对语言文字工作者能力提升的影响。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与赵东升教授就工作中有关人工智能应用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与探讨。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静安区学校语言文字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人工智能在语言文字教学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方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