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学校的一堂科学课上,教师以“为什么上海狗獾的数量会下降,而嘉塘狗獾的数量相对稳定?”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为切入点,借助校园“森林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开启了一场基于AI技术与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介绍上海和青海省嘉塘地形地貌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两地的环境特征。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直观地领略到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为后续探究生态问题搭建了跨学科的初步场景。“一开始看到那些地形地貌视频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神奇,上海和嘉塘的地貌环境,这肯定和狗獾的数量变化有关系,我一下子就对这节课充满了好奇。”一位学生兴奋地说道。
随后,学生们分组行动,利用平板中的AI软件搜索上海与嘉塘两地动植物间的捕食关系。AI技术成为学生们探索知识的有力助手,他们借助其强大的检索能力,在地面动植物图标间巧妙地铺上箭头,将抽象的捕食关系以直观的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大屏幕集中展示了他们构建的食物链,众多食物链汇聚成一张复杂而有序的食物网,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成功完成了对生态系统基础结构的认知构建。
“使用AI软件搜索捕食关系可太方便了,以前我们可能要翻很多书、查很多资料才能弄清楚这些动植物之间的关系,现在通过软件很快就找到答案了,而且还能可视化地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看着那张食物网,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生态系统是怎么回事。”另一位学生分享着自己的课堂体验。
基于已形成的食物网,学生们再次借助AI软件,深入挖掘相关知识,思考如何拓展食物网。他们将选定的动植物记录在卡纸上并放入食物网,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其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拓展食物网的时候,我们组的同学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大家一起讨论哪种动植物可以加进去,这个过程特别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对生态系统有更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成了生态学家一样。”一位小组代表说道。
最后,学生们结合上海与嘉塘的食物网,大胆推测上海狗獾数量变少、嘉塘狗獾数量稳定的原因。教师适时引入通过知网等学术网站查询到的专业资料,学生们结合这些资料,经过严谨的分析与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更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课程结尾,学生们积极交流如何保护狗獾,树立起保护动植物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的社会价值。“通过这节课,我不仅知道了上海和嘉塘狗獾数量变化的原因,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我以后一定会更加爱护动植物,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让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说道。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学校坐落于青浦区重固镇,是一所致力于打造生态特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现代化学校。2023年9月,学校获得了蚂蚁集团捐赠的“移动的森林博物馆”,其特展《从荒野到城市,从嘉塘到上海》生动展现了长江一线的环境生态变化,让学生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上海与嘉塘的自然地貌,为校园增添了独特的生态文化氛围。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AI技术与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尝试,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记者:张小凤
摄影:张小凤
编辑:沈逸清
责任编辑:张强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