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漠北,旌旗漫卷,一队人马在这片大地上顶着风沙艰难行军。即便眼下正是夏天,但入夜之后的风依然刺骨。
这队人大多数都是骑兵装扮,旗帜迎风舒展,在空中爆裂出啪啪之声,但上面的字却显得格外厚重,左侧旗帜上写着“汉”,而右侧的旗帜上则写着“霍”,他们此行的目的便是直捣匈奴王庭。
匈奴,侵扰汉朝疆土长达五十余年,汉朝屡屡厚礼和亲却难以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在他们的铁蹄之下,到处是大汉子民的哀鸣。
每每想到这里,带队将军握着宝剑的手便不自觉的又攥紧了几分。
他是大汉数一数二的战将,年仅十几岁就被皇帝委以重任,曾带领八百骑兵攻破上万匈奴大军,俘虏了敌人大批人马。
那是一次奇袭战,此战之前没有人能料到他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带着士兵全军覆没之际,前方的捷报才显得如此令人震惊。
而这一次,他与大司马大将军分兵两路,各带数万骑兵直击漠北,打算彻底扫灭匈奴,为大汉换来长久的安宁。
他便是“帝国双璧”之一的霍去病,一个年仅二十来岁的军事天才,在他的身上全然看不到少年的稚气与天真,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稳重与热血。
这次出征时,他被汉武帝寄予厚望,哪怕他行军至大汉边境前,汉武帝也每日都会派人追上队伍对他好声问候。
就在前几日,使者还赶着数十辆车前来犒军,当盖着大车的布被掀开的时候,就连霍去病都震惊了,车上赫然摆满了肉。
看到此情此景,将士们顿时一片欢腾,都认为这是皇恩浩荡,而只有霍去病一人面色凝重。而接下来霍去病的处理,却再次让将士们大吃一惊。
霍去病直接命人将肉收下,但是直到这些肉腐烂变臭都没有动一块,很多人都为之感到可惜,但由于战事紧张也没有人说些什么。
而霍去病此举的深意,直到26年后才逐渐被人知晓。
面对汉武帝赏赐的肉,霍去病宁愿将其放臭都不吃,究竟有何深意呢?这件事还要从霍去病和汉武帝的故事开始说起。
少年天才一战获封冠军侯
汉武帝时期出贵人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平阳长公主府,除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长公主本人之外,还有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以及霍去病。
在平阳长公主府内有一侍女名为卫少儿,她自幼便在公主府内为奴,日日做些粗重工作,若按照当时大部分侍女的命运,她本该在公主府里寂寂无名的度过一生,甚至在某天因为没做好某件事而被折磨而死。
但命运让她遇到了一个人,随即为整个汉帝国带来了希望。
平阳县是平阳长公主的封地,汉朝的封地制度从七王之乱后便逐渐改成诸侯只享有封地赋税而不掌握兵权,故而平阳县掌管税赋的小吏霍仲孺便借给长公主送田赋的时机经常出入长公主府。
时间久了之后霍仲孺与卫少儿渐生情愫,几番花前月下便有了霍去病。只是当时霍仲孺家中已有妻室,卫少儿又是公主府的人,霍仲孺职卑言轻,根本不敢跟公主要求赐婚,再加上自己已经办完事,该回平阳县复职,无奈之下只能抛下卫少儿母子。
霍去病便和母亲卫少儿一起在长公主府相依为命,卫少儿对霍仲孺的离去怨恨不已,故而一直没有告诉霍去病关于他父亲的事情。
有的人改写命运只需要一个契机,而霍去病的命运便从汉武帝宠幸卫子夫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悄然改写。
随着汉武帝对卫子夫宠幸愈加深重,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姐姐卫少儿的命运皆被改写,卫青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在军中大放异彩,很快被提拔为大将军。卫少儿也得以出入朝堂,街角权贵,少年霍去病也过上了汉朝上层人士的生活。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霍去病的偶像便是已经在战场上取得赫赫战功的卫青。
作为卫青的外甥,在缺失父爱的日子里,卫青俨然如同父亲一样对霍去病严加教导。霍去病在卫青的指导下,无论是武艺还是骑射都学得非常好,甚至让卫青都啧啧称奇。
而少年就尤擅骑射的霍去病也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再加上霍去病是卫青和卫子夫的外甥,便与他天然带有几分亲近,几番考校之下直接就让霍去病做了自己的近卫。
与霍去病相处的日子里,汉武帝对这个英勇少年越加青睐,甚至还打算亲自教授他兵法。
霍去病在汉武帝身边一直长到了十八岁,他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其勇武过人,韬略亦在当时的大多数将军之上,故而直接向汉武帝请命上战场杀敌。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汉武帝也希望他能多加历练,哪怕不能取胜也至少能增加一份阅历和经验,于是便任命他为骠骑校尉,跟随卫青出征。
这次出征规模非常大,不仅有卫青这样的帅才,还有李广这样的老将,他们每人麾下都有数万人马,反观首次带兵的霍去病,手下只有八百人。
人数虽少,却不妨碍霍去病建功立业。这次对匈奴作战之中,霍去病率八百骑兵直插匈奴腹地,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取得了杀敌两千,俘获无数的傲人战果。
此战归来之后,汉武帝直夸他了不起,并直接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要知道汉朝外姓最高封爵即为侯爵,而且一般都是功勋卓著的武将才能受封,就连李广终生都未能封侯,霍去病却单凭一次出征就封侯,这种际遇放在整个汉朝也是绝无仅有,风头甚至盖过了卫青。
而在随后几年里,霍去病和卫青多次被汉武帝委以重任,率领大军直击漠北,为大汉开疆拓土,更对困扰汉朝半个世纪的匈奴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而随着军功的积累,汉武帝对霍去病也更加信任和宠爱,赏赐更是从来没有断过,甚至为了让霍去病能在战场上吃好饭,专门派遣御厨随军,只为霍去病一人做菜。
但是,在随后汉武帝送霍去病的几十车肉时,霍去病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面对数十车酒肉宁愿放臭
元狩四年,这是霍去病最后一次带兵出征,只是他和汉武帝都没有预料到此战过后自己将饮恨西北罢了。
汉武帝为了犒赏霍去病,特别在他离开汉境内时派专使送了几十车肉。士兵哗然,纷纷默念皇恩浩荡,心想着说不定霍去病还会将肉分给他们一同享用,反正他自己也吃不完,分享给将士们还能显得他与士兵同甘共苦。
只是霍去病的做法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
他命人将这几十车肉全部交给火头军保管,随后仿佛就忘了这件事一样,在战场上大杀四方,这批肉直到放臭也没人吃上一块。
皇帝御赐的肉,自己不吃也不让别人吃,宁愿放臭都不动,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其实这件事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上解释。
在客观上,这几十车肉有影响战局的隐患。
为何这么说?先看一下霍去病的战斗方式就明白了。从第一次带八百骑兵突袭匈奴王庭开始,霍去病的进攻方式总结下来就四个字:唯快不破。
霍去病非常善于发挥骑兵的战力,而且指挥的部队也大多为骑兵,从他的职位骠骑将军就能看出来。他经常率领骑兵千里大奔袭,出其不意以快制胜,宛如一把隐秘的尖刀,忽然出现并直插敌人心脏。
但这种打仗方式有一个很致命的弊端,那就是作战过程中绝对不能带任何辎重,就连粮草都最好少带一些,减轻负重更能发挥骑兵优势。
另外,霍去病的军队补给基本上是以战养战,打败敌人抢了对方的物资供自己军队来补给,这也是霍去病率领的军队的一贯作风。
所以从客观上讲,汉武帝赏赐的这些肉,或许霍去病根本就没打算吃,又或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吃。
然后就是从主观上看。
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伴君如伴虎。
霍去病得到汉武帝重点培养,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勇冠三军,一战封侯,当如此多的光环压在一个仅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上时,自然难免引起一些人的非议。
朝中一些主和派的大臣,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经常打着维护皇权、与民休息的旗号向汉武帝进言,矛头直指霍去病,说他资历太浅,锋芒太盛,恐有拥兵自重乃至阴谋造反的嫌疑。
汉武帝本人是不会相信这些的,作为雄才大略的帝王,必然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但也经不住这些人每天的软磨硬泡,于是便以此事来试探霍去病。
首先这几十车肉霍去病一人是肯定吃不完的,就看他会不会把肉分给将士们。
如果分了,将士们看霍去病与自己同甘共苦,战斗力肯定提升,但却会招来汉武帝的猜疑,从此就有了收买人心的嫌疑。而且用皇帝御赐犒劳部下,以皇恩树私恩,那些攻击霍去病的人就有了把柄。
但要是不分给将士,则将士们便会认为霍去病刻薄寡恩,是个不值得追随的领导。
无论哪种结果,对汉武帝而言都没有什么损失。只是霍去病做出了第三种选择:自己不吃,别人也不能吃,放臭了都不许动!
如此一来,既能威服将士,又对汉武帝有了交待。
不过霍去病的这种做法还有另外一层深意,而这一层直到26年后才被世人看出来:真高明!
勇冠三军更具有远瞻之谋
将这几十车肉放在火头军营里后,霍去病便带领骑兵出征。这一战,霍去病大破匈奴左贤王,俘虏匈奴大批匈奴官员,斩首无数,并乘胜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
看着匈奴远遁,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设坛祭天,也正是从这一刻起,霍去病达到了他军旅生涯的巅峰,更为后世树立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只是在率军班师的路上,霍去病突发疾病,药石无灵,尚未到达长安便魂归苍天。
汉武帝听闻后痛心不已,罢朝数日,此后每每想起霍去病便不由得黯然神伤。
为追念霍去病,汉武帝将希望放在了霍家人的身上。
霍去病的儿子霍嬗承袭了他冠军侯的爵位,从小被汉武帝重点培养,对他寄予厚望,更在汉武帝封禅泰山的时候带他一起登坛祭天,享受无上殊荣。
但是霍嬗却天不假年,泰山封禅后不久就夭折,汉武帝便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身上。
汉武帝晚年时,“帝国双璧”卫青、霍去病皆已作古,而汉武帝本人却时常疑神疑鬼,时刻担心有人谋朝篡位。
当时在宫里盛行巫蛊之风,汉武帝对此深恶痛绝,下令一旦发现有人行巫蛊之事,一律格杀勿论。
然而汉武帝的敏感也引来了一些小人的利用。江充告发太子刘据行巫蛊之事,意图谋反,汉武帝震怒,马上派兵准备将太子擒拿。
而刘据惊怒之下竟然跑到自己的封地,打算利用封地武装保护自己,但这在汉武帝眼里却坐实了他的谋反之事。
最终,在强大的武力镇压之下,太子刘据惨死,皇后卫子夫自杀,宫内宫外与太子关系密切的人接连遭到诛杀,长安一夜之间血流成河。
但是,在巫蛊之祸中,与卫氏外戚关系密切的霍家却得以幸存,原因就在于汉武帝对霍家是绝对的放心,而这份信任正是来源于霍去病。
巫蛊之祸后,朝堂上出现了权力真空,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因为深得汉武帝信任而履任要职,并以其出色的政治能力迅速挽救了汉武帝末期的颓势。
汉武帝病逝后,霍光作为托孤大臣登上了汉朝权力的巅峰。汉昭帝英年早逝后,霍光慧眼如炬,拥立前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并在君臣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将汉帝国真正带到了巅峰。
霍去病没有动那几十车肉,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对霍家人的偏爱和信赖,也成就了霍家在西汉中前期的辉煌。
只是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引人无限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