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燕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农业农村局、会东县公安局、会东县人民检察院等长江十年禁渔禁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进一步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放流鱼苗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将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放入鲹鱼河、大桥河及其支流。此次生态补偿增殖,放流鱼苗共计10.56万尾,总价值20余万元,都是身长在8至12厘米的裂腹鱼。它们将在这些水域中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为水域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从2021年起,会东县每两年开展一次小水电站增殖放流补偿活动,活动将持续开展10年。增殖放流是一种通过人工向水域投放鱼苗、虾苗、蟹苗等水生生物的方式,以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的有效手段。不仅可以增加水域中鱼类的数量和种类,改善鱼类群落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而且鱼类在生长过程中会摄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有助于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河水中的鱼苗
小水电站增殖放流补偿活动开展以来,会东县累计投入生态补偿资金72.8万元,在鲹鱼河、大桥河、乌东德库区、白鹤滩库区等重点水域放流本地珍稀鱼种45万余尾。通过“以鱼净水、以鱼养水”的生态治理模式,维护了水域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稳定发展,对优化水域生物群落结构、改善水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放流鱼苗
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蔡建新表示,下一步,当地将持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结合不同水域生态修复需求,制定长期科学的放流计划。同时,强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推进“十年禁渔”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还将深化与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探索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此外,还计划举办科普活动、开放渔业资源保护基地,进一步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