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水队的双子星陈芋汐和全红婵,最近又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在最近的跳水赛事中,陈芋汐常常获得冠军,可在李宁品牌活动以及航天相关活动里,被邀请的却是亚军全红婵。
陈芋汐战胜全红婵
今年的跳水世界杯,国内跳水两大主力陈芋汐和全红婵又碰上了,最近这两站比赛,陈芋汐状态真的绝,连着两次赢了全红婵。
4月初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站,俩人同台比女子10米台,跳完分一出来,陈芋汐拿了419.35分,稳稳拿下冠军,全红婵也不差,拿了414.40分,拿了个银牌。
一周后,在加拿大温莎站,俩人又对上了,这次陈芋汐更稳,跳出417.55分。
全红婵稍微差了点,407.55分,又拿了个第二,连着两站,陈芋汐两次压过全红婵。
比赛之后,陈芋汐却遭受了不少的质疑,在加拿大温莎站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当两人的成绩公布后,全红婵的粉丝瞬间情绪激动起来。
在看台上扯着嗓子大喊,表示裁判压分,207C那个动作,全红婵的分数绝对被打低了。
很快,“裁判压分全红婵” 这个话题就在社交平台疯狂传播,好多自称全红婵粉丝的网友也跟着附和,说裁判打分不公平。
甚至有人还跑去攻击陈芋汐及其家人,言语很难听。
但只要仔细回看比赛,就会发现全红婵在第四跳207C动作上出现失误,仅得到64.35分。
这和陈芋汐拿到的92.40分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这一跳也是比赛的转折点,直接让陈芋汐实现了逆转。
在跳水比赛里,裁判评分本来就很专业,也有明确的标准,动作难度、完成度、入水水花大小等都在考量范围内。
这次被质疑的打分,大概率是基于全红婵的失误给出的。
赛后的混合采访区,又有一件事引发了热议,陈芋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回答外媒提问,还特别感谢了一直支持她和中国跳水队的外国粉丝。
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交流,可部分网友不乐意了,吐槽说都在国外比赛赢了,还专门用英文感谢,是在显摆吗?怎么不先用中文感谢国内粉丝?
有人觉得陈芋汐这是崇洋媚外,甚至喊出 “我们可以失去一个冠军,但不能失去母语” 这样极端的口号。
但也有不少网友站出来为陈芋汐说话,有人说,现在是国际化时代,跳水项目里国际裁判、媒体大多用英语交流,陈芋汐能直接用英文沟通,这是能力的体现,没毛病。
还有人提到,之前挪威选手在比赛后用中文感谢中国粉丝,大家都夸人家有心,那中国运动员用外语致谢外国粉丝,也应该被理解。
其实陈芋汐一直以来都很努力提升自己,不仅跳水技术厉害,文化学习也没落下,她用英文交流,本意就是想拉近和外国粉丝的距离,展现中国运动员的风采。
只请亚军不请冠军?
陈芋汐一个小姑娘遭受了太多不该有的质疑,有网友就怀疑这次李宁品牌活动以及航天相关活动只有全红婵,可能就是与这些争议有关。
其实网友们大都不了解情况,万一是两个人都被邀请了,只是陈芋汐有事情。
所以不能去参加呢?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毕竟商业活动确实更钟情于全红婵。
这俩小姑娘都是我们中国跳水队的骄傲,陈芋汐技术扎实,发挥稳定,全红婵动作漂亮。
水花压得那叫一个绝,可为什么商业活动更青睐全红婵呢?这里面门道很多。
先说说知名度这个事情,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一战成名,那会儿她才14岁,三跳满分直接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赛后采访,说要赚钱给妈妈治病,还说自己最爱吃辣条,这种朴实无华的真性情,一下子就戳中了全国人民的心。
反观陈芋汐,虽然也是世界冠军,但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是优秀,但总觉得少了点儿烟火气。
再说说流量这个事情,现在的商业活动,那都是要看数据的,全红婵在抖音上粉丝蹭蹭往上涨,随便发个视频都是百万点赞。
她戴个小乌龟发卡能上热搜,穿双丑拖鞋也能上热搜,航天活动上那句“我是水花消失术,航天是误差消失术”,直接就成了网络金句,这种自带流量的体质,哪个品牌不喜欢?
最绝的是全红婵的带货能力,她戴过的小乌龟发卡,淘宝上直接卖断货,她穿过的丑拖鞋,厂家连夜加班都供不应求。
这种“全红婵效应”,哪个品牌不想要?这种实打实的商业价值,可比金牌银牌的分量重多了。
而陈芋汐走的是高冷学霸路线,社交媒体上相对低调,流量与全红婵相比,差了不止一点。
李宁这次的操作也挺有意思的,别人家都找冠军代言,他们偏要找亚军,网友们总结道,李宁是想表达,不是因为金牌才爱你,只因银牌是你才喜银。
这招反套路营销既突出了全红婵的个人魅力,又打破了“唯金牌论”的刻板印象,全红婵从农村丫头到奥运冠军的逆袭故事,跟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理念简直绝配。
陈芋汐从小在体校长大,一路顺风顺水,这种“标准答案”式的人生,在讲故事方面确实差点意思。
而且全红婵简直就是为商业代言而生的,她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说话直来直去,活脱脱就是个邻家小妹。
这种亲和力,在商业代言里可是无价之宝,而陈芋汐给人的感觉就更像是个“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但有点距离感。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光看商业价值,陈芋汐在赛场上的表现那是没得说,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一样。
她这种稳扎稳打的风格,在竞技体育里同样可贵,只是现在的商业环境更看重流量和话题,这才造成了“冠军不如亚军吃香”的怪现象。
但我们也得明白,商业价值只是一时的,真正的实力才是长久的。
全红婵现在风头正劲,可要是后续比赛成绩下滑,热度也会跟着降,陈芋汐虽然现在商业活动少,但只要保持高水平,迟早会有属于她的机会。
结语
我们观众也得理性看待,不能因为谁接的代言多就觉得谁更厉害,也不能因为谁商业价值高就忽视其他人的付出。
体育竞技说到底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商业活动只是锦上添花,希望两位小姑娘都能继续努力。
在赛场上创造更多精彩时刻,至于品牌方选择谁,那是市场行为,我们看看就好,没必要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