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还真是一个在不断创造传奇的地方。
四十多年前,中国第一台“私家车”诞生于此。跑遍大江南北的桑塔纳(参数丨图片),硬生生用车轮子趟出了“私人也能拥有小轿车”的时代。
四十多年之后桑塔纳变成了经典,桑塔纳背后的上汽集团成长为一艘车界航母。
在变与不变之间,上汽集团仍然执着于打造“国民车”。
作为上汽自主品牌的主力军,荣威在2025年上海车展宣布开启“品牌焕新”。
一句话总结一下:荣威要以“体面、超值、信赖”作为三大核心价值,继续打造备受中国家庭认可的国民车。
愿景很宏大,目标却很遥远。
荣威如何做到这一切?
我想,这还要从它的“昨天”、“今天”、“明天”说起!
01、“我从英伦来,想做好中国菜”
想要知道荣威这个品牌如何构想未来,我们必须先去解构它的曾经。
荣威的身世其实颇为曲折,与自家兄弟MG品牌纯粹的英伦血统不同,荣威似乎更像是一个混血品牌。
荣威诞生于2006年,距今已有接近20年的历史,算是自主汽车圈里的“老将”。
不过荣威的诞生,并不是“上汽集团创立了一个新品牌”那么简单。
在上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的核心资产后,由于罗孚原有的“ROVER”商标已经随着路虎归属于福特汽车集团,所以上汽集团无法使用“ROVER”商标。
为此,上汽以西班牙语里的“雄狮(Loewe)”作为灵感来命名,让荣威品牌一语双关。
所以,时至今日,荣威品牌的LOGO仍然有醒目的雄狮图案,而荣威也成为了国内首个国际化的自主品牌。
在荣威品牌诞生后,接过罗孚核心资产,以“卡瓦奇发动机”作为技术内核,先后推出了荣威550家用轿车、荣威950中大型旗舰轿车,产品线覆盖家用市场、政商市场乃至于后来的网约车市场。
这里说一个只有老车迷才知道的细节,随着上汽集团在2014年推出“新四化”战略,荣威也是最早开启产品智能化技术升级的汽车品牌之一。
在荣威RX5等车型上搭载的斑马智行系统以流畅的操作体验、丰富的网联生态,让众多消费者首次感受到了“智能汽车”为何物。
其实,从荣威的品牌历程就不难看出,这个汽车品牌从创立伊始就有一个宏大的愿望,那就是:为广大中国家庭创造出更高品质、更智能化的汽车出行体验。
至于它更大的野望,就是创造新一代“国民车”。
02、荣威新面,如何带来“体面”?
我相信,有很多车迷乃至于同行对荣威的印象还停留在“网约车”时代。
的确,荣威Ei5、荣威i6等车型,都是出行市场的“老资格”了。
如果你去上海逛车展,在高铁站或机场下车之后,打到的网约车或出租车,有一半的概率来自于荣威,另一半可能是大众,当然现在也可能是比亚迪。
客观来说,荣威的网约车印象的确有些拉低品牌形象。
但话又说回来,哪一台优秀的家用车不是在出行市场大受欢迎呢?
而且,在经历过B端出行市场的检验之后,车辆的可靠性、稳定性优势也更加明显。
2025年上海车展荣威宣布品牌焕新之后,首先想要更换的,就是人们对荣威的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印象的底层逻辑,就是样貌。
不管是人还是车,都是如此。
当“明珠”概念车在舞台上亮相时,所有知道荣威历史的车迷都清晰地知道:“那个荣威回来了”。
其实透过新车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荣威“明珠”概念车由约瑟夫·卡班操刀设计。
熟悉汽车造型设计领域的车迷可能都知道,约瑟夫·卡班是布加迪威龙的缔造者。
正所谓“豪车与豪车之间的设计是相通的”,我们在“明珠概念车”上,可以看到很多高端化的符号。
譬如,从整车设计姿态来看,“明珠”有着修长、稳健、优雅的船型车身结构,超长的L113尺寸、带下沉拐角的后窗线设计、向后下沉的尾部特征线……
当这些细节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荣威似乎重拾起了英伦高端车的历史。
但是,我们要往前看。
所以你会发现,“明珠”概念车的命名与设计灵感源自珍珠的“光而不耀”特质,隐喻的是东方文化中含蓄的自信与从容。
约瑟夫·卡班将这一理念融入车身线条,通过流畅的曲面与克制的棱角,传递出“无需刻意彰显,自成优雅光芒”的态度。
并且,通过线条与光影的融合,将“方正含蓄之美”和“新能源简洁之美”这两种具有中国车典型特征的设计风格融入到了新车的设计中。
这种设计既呼应了上海地标东方明珠的现代感,又以“文化根性×智电范式”的双驱动原则,将传统美学与电动化时代的科技符号融合——例如,隐藏式灯组与发光格栅的搭配,既保留了新能源车的未来感,又通过光影的层次感传递出温润的人文温度。
这种“体面”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用户生活场景的深度理解。
又譬如,概念车的内饰以环抱式横向布局营造开阔空间,辅以可交互的智慧屏,既满足家庭出行的实用需求,又以极简设计传递出“克制的高级感”。
我一直都觉得,汽车造型设计的理念和它所传递的态度、情感是微妙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但在今天的上汽荣威品牌日上,约瑟夫·卡班这位“超跑教父”给我上了一课!
现场还贴心的给每位与会者赠送了一颗珍珠作为伴手礼,而当现场概念车伴随着环形雨帘徐徐现身的时候,配合上手中的珍珠实物,再结合约瑟夫·卡班对于设计理念的解读,“明珠”概念车所传递的信息具象化了!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好的文字一定是具有画面感和想象力的,好的汽车设计也应该是这样!
如果要评选2025年上海车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发布会的话,我会把这宝贵的一票投给荣威品牌日。
当然,在看到“明珠”概念车的时候,我自己的内心也有一些疑惑,那就是:荣威目前似乎并没有制造超级豪华车的打算。
所以,从这一层角度我猜测,“明珠”所展现出的设计构型趋势应该会在以后落地于家用车型上。
对于家用车而言,这种高端化的设计其实很难把握的。
如果一辆A级或B级轿车,用船型车身姿态的话,可能会显得怪异不堪。
在发布会上,荣威官方也明确表态,“明珠”概念车的确是未来量产设计的标杆。
而荣威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设计平权,让高端化的设计不再是豪华车专属,要为每一个中国家庭带来“无需标价”的体面。
荣威的这个构想,的确是在以前的汽车行业里未曾出现过的。
我有些疑问,但也期待未来会不会有“看起来不便宜,但买起来并不费力”的荣威车型,而且这样的车型可能会带来真正的C级车甚至D级车体量,并且让它们进入普通家庭的生活当中。
03、“超值”与“信赖”成为荣威的未来式?
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在“明珠”概念车的带动下,未来荣威的量产家用车会有比较高级、体面的设计表达。
那么,家用车消费者的期待,仅仅是设计更高级吗?
这样来说吧,几乎每一个有故事的传统汽车品牌,都想在国内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活下去、活得好。
在我看来,这背后的方法论就是:拥抱未来,拥抱智能化时代的未来。
在上海车展的概念车发布会上,荣威还宣布了一件大事:联合火山引擎,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AI汽车。
说句老实话,AI汽车在如今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今年上海车展上,宝马也发布了定制化AI智能体——“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
看完了这些新技术发布会,我发现大家的思路都是大致相同的。
简单来说,就是要用AI技术,让车辆内置有温度、懂情感的智能化助理,并提供用车和出行方面的帮助。
从底层逻辑来看,荣威想要打造的AI汽车也是如此,内核就在于让交互更自然、让车机更通人性。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
作为最早一批打造出智能汽车的荣威,肯定不愿意“沦为众人矣”。
这样来说吧,荣威AI汽车的构想有两大核心特征。
其一,是价格足够合理,这也是荣威口中的“超值”品牌形象。
在未来,AI技术可能会下探至十万元的价格区间,这将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模式。
其二,荣威希望将AI智能助理从“被动操作”转变成“主动服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车载AI技术都是“千人一规”,不管任何用户,在说出“我有点热”之后,系统基本上只会降低空调温度。
但荣威想做的,是让AI完成“千人千面”的转型,哪怕是不同的用户发出相同的指令,它也会结合用户性别、情绪等多种因素在完成深度思考后给出专属回应。
比如,当我心情愉悦时想要听歌,它会依据我的情绪给出氛围欢快的歌曲;当我的朋友在情绪低落时想要听歌,它也会情感共鸣,不仅提供舒缓的音乐,同时还会贴心调整车内温度和氛围灯。
这样的聪明,是谓“超值”。
超出大家预料的,是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
同时,荣威还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让用户始终信赖于这个品牌。
就像人们信赖苹果一样,让大家觉得产品的制造品质足够高、服务细节足够到位。
说白了,荣威想做的不是提供多么奢侈的品牌价值,而是让大家在用车全周期内觉得舒服。
这样的舒服,在于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从零部件的挑选到整车装配,再到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荣威所做的只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一切”。
没有太多的尊享服务措施、没有过分的服务承诺,但产品品质和服务理念的踏实,已经足够让车主觉得舒服。
这样的舒适感,一直持续下去,那就能够获得用户的信赖。
结束语
围绕“体面、超值、信赖”三大核心所进行的品牌焕新,其实,底层逻辑还是源于荣威对自己品牌内核的坚守。为中国最根本的家用消费者造出好车、用先进的技术普惠万千家庭,这是荣威一直都在做的事情。而现在,顺着时代发展更新的步伐,荣威造好车的方式也完成了升级。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荣威依旧是我们熟悉的荣威,只是它更懂大家在未来的需求,并且能带来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有这样的战术性挑战,荣威在家用基盘市场可以更稳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