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看似病症不大,但却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的魏斌主任,在治疗外耳道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中医特色防治路径。



魏斌主任介绍,从中医角度来看,外耳道炎的发生主要与风热湿邪侵袭以及肝胆湿热有关。当人体外感风热之邪,或体内湿热内生,循经上犯耳部,就会导致外耳道局部气血不畅,引发炎症。此外,过度挖耳等不良习惯损伤外耳道皮肤,也容易使外邪入侵,诱发外耳道炎。

在临床治疗中,魏斌主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对于风热侵袭型外耳道炎,患者常表现为外耳道灼热、疼痛,轻度红肿,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魏斌主任采用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治法,常用银翘散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薄荷等疏风清热,牛蒡子、桔梗、甘草等解毒利咽,通过清除风热之邪,缓解外耳道的炎症症状。

对于肝胆湿热型外耳道炎,患者外耳道红肿较甚,疼痛剧烈,或有黄色分泌物渗出,伴有口苦、咽干、目眩、烦躁易怒等症状。魏斌主任以清泻肝胆、利湿消肿为治疗原则,选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肝胆湿热得清,外耳道炎症减轻。

除了内服中药,魏斌主任还擅长运用中医外治法。对于外耳道炎患者,会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局部外敷。如用黄连、黄柏、大黄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用适量的香油或蜂蜜调成糊状,敷于外耳道患处,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也会采用中药滴耳的方法,将经过炮制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液滴入外耳道,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

在预防方面,魏斌主任强调要养成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避免频繁挖耳,防止损伤外耳道皮肤,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乘之机。游泳或洗澡后,要及时将外耳道内的积水擦干,保持外耳道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助火生湿,加重体内湿热。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魏斌主任还提醒,一旦发现外耳道有不适症状,如疼痛、瘙痒、红肿等,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盲目用药或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或导致病情加重。通过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特色防治路径,以及患者自身的日常注意,能够有效防治外耳道炎,让患者远离耳部疾病的困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