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既通过产业反哺教育保持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又通过教育赋能产业夯实技术革命的根基,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产”为锚点、“教”破边界、“融”生质变、“合”筑生态。4月24日,以“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2025(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四川泸州顺利启幕。大会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承办。来自全国多地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中央媒体的400余位嘉宾与会。

与会嘉宾围绕深化产教融合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内容,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共话前沿趋势,破解实践难题,探索协同创新路径。大会达成广泛共识: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变革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要深度聚焦“产教融合”这一核心关键,推动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王霖



大会现场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静波,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付军,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地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主任、教育学院教授汪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谢鸿全,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冯立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李桂云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政策引领 产教融合构筑新质生产力高地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付军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付军致辞。他指出,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对加快推进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他表示,近年来,四川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通过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适配、构建政行校企协同发展新生态和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措施,统筹推进产教融合。他希望,参会学校借此机会认真学习,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找准服务产业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找准校企双方的结合点和共赢点,让学校和企业真正做到“两头热”“真融合”,共同加大技术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推动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度。


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地胜

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地胜致辞。他指出,近年来,泸州坚持教育优先、产教融合发展,先后组建四川化工职教集团、泸州酒业职教集团等12个职教集团,成立泸州高新产教联合体、泸永江产教联合体、中国酒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教培产城”体系取得新的突破。他表示,此次产教融合发展大会的顺利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更加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泸州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切实增强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支撑,全面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泸州贡献。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产教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案例。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等。为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与保障,完善产教融合政策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认定制度,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多元化、可持续性发展;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创新协同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教融合发展综合性工程,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合力;三是提升产教融合的数字化水平,提高产教融合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健全产教融合的评价机制,发挥先进地区的模范示范作用。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静波

在大会的重磅主题报告环节,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静以《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题,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部分阐释了对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思考。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完整的学校职业教育层次,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内在要求,也是未来长远发展的必要方向。他指出,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给职业教育的挑战和重大机遇,职业教育要守得住、跟得上、教得好, 围绕“一体两翼”“五金”建设做文章,坚持系统观念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一是抓住关键,深化“一体两翼”,以机制促融合;二是围绕核心,着力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以质量促融合;三是突出重点,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智能促融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刁庆军

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刁庆军主持。


生态培育 实现“教育链—人才链—智能链”融合新范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教育强国战略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在主题报告《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中指出,当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点包括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及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随着新“双高”建设再启航,产教融合再深化。一方面是要加强“五金”新基建建设,“五金”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五金”建设离不开产教融合;另一方面是扎实推进职教出海,立足教随产出、校企相伴,进一步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广,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主任、教育学院教授汪琼

“当前,大家对GenAI的使用方式包括把AI作为工具、助手、导师、数字孪生以及思想伙伴等。”在《GenAI赋能教育:观念转变与创新实践》主题报告中,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主任、教育学院教授汪琼指出,GenAI赋能教育主要表现为四个观念转变和两类创新实践。四个观念转变是:人机合作过程让学习结果的质量更好;AI抄袭检测工具测不准;教育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幻觉是教学契机。两类创新实践是:一是从基于课程教材到基于专业知识库的虚拟助教/课程答疑机器人应用。建议职教专业知识库/智能体的建设使用混合智能,用专业库为精准、用大模型为创新,加强产教之间的对接与融合。二是借助AI加速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更新,自动生成适应性教学资源,尽可能使用真实的行业数据和案例,进一步将教学与生产数据实现同源。在实践课程的形态上从模拟到虚拟,再到数字孪生、混合现实。总之,GenAI延续并扩大了互联网对工业时代教育结构的冲击,我们需要设计并构建与数智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杰

“通过‘政校行企研园’六方协同探索创新治理机制、育训模式、服务方式,学校走出了一条‘共生性’产教融合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之路。”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杰在题为《“共生性”产教融合的泸职模式》主题报告中,立足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红色底蕴,从产业、实战、服务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成果。他介绍,学校依托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引入领先标准和管理团队,建成泸州建国饭店、泸州龙涧假日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等20余个实体化运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自我造血—反哺建设—提升能力”的良性循环;以群建院,与中国酒业协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共建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中国酒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国白酒生态智能酿造产教融合示范园等,实现学校办学全面融入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


发布重点工作任务 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

为充分发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在推动我国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确定了8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加强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和成功模式的宣传推广、加强产教融合智库建设、开展产教融合学术交流活动和产教融合系列专题培训、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助航行动计划以及整合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共享平台载体等。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云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立国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张敏

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云发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标杆培育行动计划”;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立国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双百’行动计划”;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张敏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助航行动计划”。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谢鸿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

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重要工作发布环节分别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谢鸿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主持。


实践探索 创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尹鹏

下午,在场的400余位与会嘉宾共同开启了一场更接地气、更富火花的对话,聆听来自教育界和产业界的一线工作者们,如何将产教融合国家战略转化为生动实践。

“要立足人才培养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施路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尹鹏作《探索科研育人新范式,拥抱产学协同新未来》主题报告。他表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是世界性难题,需通过物理融合、导师融合、过程融合,通过有组织科研、真问题研究,解决教育内容落后产业发展、实验室难链接产品线以及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近年来,西电通过校企合作俱乐部、校企共建实验室、创新实践周企业课程以及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举措,实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互相支撑,形成了“科教+产教+军民融合”的西电方案。面向新质生产力要求,西电立足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尝试将“科研+产业”转化为育人资源、探索参与生态构建构筑智能时代科研育人新范式,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康宁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康宁在《“半工半读”基因的“现代蜕变”》主题报告中介绍了该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他表示,近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实战化”转型,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真实生产流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营造真实生产环境,将企业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让学生真刀真枪地练就真本领。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始终高度关注企业的利益诉求,基于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探索实施“海河教育园区+产业园区+多所职业院校+若干企业”“1+1+N+X”的协同育人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园区中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招工难问题。同时,学院对接京津冀航空航天重点产业,与天津港保税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合作,聚焦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建设空间智能技术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现了实践中心由前期的持续“输血”向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转变。另外,学院还在鲁班工坊建设中创新“产随教出”模式,通过举办“田间培训日”活动,助力中国农机拓展海外市场。


百世集团副总裁、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魏永强

百世集团副总裁、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魏永强在《百世全球网络 助力职教出海》主题报告中表示,近年来,百世集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致力于为全球物流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一是相继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边境物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球数字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多个共同体平台,汇聚多方主体,形成紧密联合、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依托自身国际化运营的网络资源,与国内院校合作建立海外留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如,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菲律宾共建(东南亚)综合职业训练基地,烟台职业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泰国)境外实习培训基地,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越南)海外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等。同时,为适应国际化运营,百世开发了国际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协助院校教师基于真实岗位的工作内容,开发海外仓储运营管理实训课程,打造国际化物流双语教材。


东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曹丽芳

“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黄三角农高区)、全国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东营市区位与产业优势明显,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东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曹丽芳以《产教一体 双向赋能 构筑产教融合新生态》为题作报告。她从“坚持以产定教,提升职业教育适配度”“坚持产教融合,增强人才培养精准度”“坚持以教助产,提高服务发展贡献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近年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她介绍,为进一步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一是锚定服务端牢“两个饭碗”,打造石油化工技术、盐碱地特色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二是融入区域,坚持服务东营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是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十大专业群靶向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建立产教科创一体化平台。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席海涛

“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来看‘一体两翼’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具有链接功能的中观项目。”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席海涛在《构建合作伙伴链接生态——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建设路径探索》主题报告中表示,当前联合体建设面临着主体边界分化造成效能削弱、实体运行虚化造成合作松散、制度执行僵化造成创新受阻等现实困难。为此,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一是以区位优势为契机、组织架构为统领,破解体制机制壁垒;二是以链主企业为龙头、链上企业为羽翼,构建“五金”建设基座;三是以大院大所为牵引、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产科教研创”新生态;四是以党建元素为引擎、红色文化为底蕴,赋能联合体协同发展合力;五是搭建信息化治理基座,促进产教供需精准对接,推动产教融合质量提升,实现多方主体创新协同。


中航科创成套公司职业教育部高级项目经理黄旭琛

中航科创成套公司职业教育部高级项目经理黄旭琛以《深化国际产教融合 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为题,介绍了中航科创成套公司海外产教融合实践。他表示,近年来,中航科创成套公司通过助力职业教育“走出去”培养技能型的本土化人才,服务快速增长的海外投资建设属地化用工需求,促进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将企业和职业教育融合,进一步为企业降低招聘与培训成本,解决技术难题,加快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目前,中航科创成套公司围绕国家职业教育能力提升,为合作国家提供顶层规划、院校基础设施、实训设备、课程与教材、培训及服务、运营管理支持、智慧教育等全链条模块化方案,已升级改造大中专院校177所(肯尼亚154所,加纳23所),新建职业院校12所(加蓬3所、科特迪瓦7所、乌干达2所)。


高端对话 推动产教融合与教育培训新变革

作为大会的一大亮点,“产教融合与教育培训高端对话”环节,吸引了与会嘉宾关注。该环节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凯主持。


高端对话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凯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刁庆军


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长)王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田克美


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凤文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华丽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刁庆军,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长)王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田克美,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凤文以及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华丽等五位嘉宾,围绕“产教融合融什么、怎么合”“产教融合如何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和教育培训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不同角度阐释对产教融合的理解,提出融的是“育人逻辑”,合的是“发展格局”。嘉宾们通过深入研讨当前产教融合与教育培训的需求与变化,并结合当前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范式,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推进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重构供需适配的动态响应机制、搭建资源共生的融合载体以及建设激励相容的制度生态,进一步落实“政校园行企”多元协同,实现“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证书颁发仪式

大会现场,举行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2023—202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证书颁发仪式。

未完待续

25日,还将举办产教融合与共同体、联合体建设专题交流会,人工智能赋能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题交流会以及参访龙涧酒博园(中国白酒生态智能酿造产教融合示范园)、泸州老窖乾坤酒堡以及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等活动。

产教融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产教融合发展大会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搭建政府、产业、教育的高端桥梁与纽带,通过探讨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协同创新路径,促成更多务实合作,已逐渐成为业界持续交流、沟通、展示的重要平台。

大会花絮

来源丨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