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9月,位于朝鲜的毛岸英烈士的墓前,站着一个从中国远道而来的青年。

他用诚挚的双眼,久久凝视着烈士的塑像,眼中含着热泪,他就是毛岸英烈士的侄子,毛岸青唯一的儿子,毛新宇。

16岁的少年,跟着代表团来到朝鲜,只为了见见自己敬爱的伯父。

不久后,毛新宇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文字。



这是他亲手为伯父写下的诗,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他作为晚辈,对长辈最真挚地怀念。

身处一个特殊的家庭中,毛新宇从小听着烈士的英勇事迹长大,这一天,他终于做了一个亲赴现场的见证者。

毛新宇怀着敬意写下的诗到底是什么?他的父亲毛岸青,和伯父又有着怎样兄弟情深的事迹?

兄弟情深,天人永隔

对于毛岸青来说, 最让他感到亲近的家人,并不是英年早逝的母亲杨开慧,也不是站立在共和国巅峰之上的父亲毛主席,而是与他相依为命,一同长大的哥哥毛岸英。

1930年,兄弟二人的命运迎来了巨大的转折。



他们跟随母亲杨开慧一起被反动派抓到了监狱当中,亲眼见到了母亲满身的伤痕,见到了一个英勇的革命者,需要为革命作出牺牲。

杨开慧烈士拒绝与毛主席离婚,更拒绝否认他们之间的关系,反动派无法拉拢她,只能选择用枪声结束她的生命。

一声枪响后,毛家三兄弟永远失去了他们的母亲。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因病去世后,毛岸英和毛岸青便开始相依为命。

1931年,由于中共叛徒顾顺章的出卖,我国的城市地下组织遭到了大规模破坏,不少地下党同志英勇牺牲。



在这个过程中,毛家兄弟二人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一路行走,一路流浪,毛岸英作为大哥,勇敢地肩负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他们在路上流浪时,常常会跟流浪汉抢夺剩饭,如果抢不到,他们就只能活活饿死,在生存的欲望面前,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虽然身材瘦小,但是毛岸英的力气很大,拿回来的东西,他也不会自己享受,而是会第一时间送到弟弟面前,让弟弟先吃。

了解他们兄弟二人故事的人,常常会联想起近代革命史上的另一对兄弟,陈延年和陈乔年。



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小小年纪便脱离了家庭,兄弟二人彼此支撑着在外讨生活。

他们一边通过体力劳动赚取生活费,一边毫不松懈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那个时候的陈延年,担负起父亲的角色,给了弟弟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所以陈乔年说,他最不能失去的人,就是哥哥。

对于毛岸青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他常常告诉别人,如果没有大哥的照顾,他可能早就死在了某一个城市的角落。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毛岸英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

1936年,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党组织送到苏联,接受更成体系的教育。



身处异国他乡,大多数年轻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但从小就在陌生的环境中求生存的毛家兄弟,很快就摸索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和以前一样,毛岸青还是时时刻刻处在哥哥的庇护之下,毛岸英巨大的羽翼,把他笼罩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来都是以真心交付,毛岸英对毛岸青的意义,自然也不言而喻。

正是这过往的种种经历,实在太过深刻,所以1950年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才不敢把真相告诉毛岸青。

其实当时,烈士牺牲两个月后,毛主席才得知消息。

党内的其他同志,有意隐瞒他,害怕他的情绪受到冲击,身体出现问题。



别人有多么担心他,他就有多么担心毛岸青。

得知真相的那一天,毛主席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手里不断的点着香烟,却没来得及抽上几口。

他几乎沉浸在完全悲伤的氛围之中,久久无法抽身。

他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牺牲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他的亲生弟弟,他的亲生儿子,这些人都相继牺牲在革命战场之上,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他。

死亡是一瞬间的解脱,活在世上的那个人,才会感受到最为深切的痛苦。

更难的是,毛主席不仅要自己咀嚼着这份痛苦,还得费尽心思的隐瞒情绪,尽量不在刘思齐和毛岸青面前表现出来。



每当与他们谈到毛岸英时,他总是尽量保持着平和的微笑,用再正常不过的语气,和他们一起畅想毛岸英凯旋的日子。

此时此刻,只有他自己知道,毛岸英回不来了。

1953年,志愿军打了胜仗,身上戴着大红花,高高兴兴的回到国内,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再也瞒不下去。

一直期待着哥哥回家,期待着兄弟二人开怀畅饮的毛岸青,此时终于坠入了冰窟之中。

对他来说,毛岸英亦兄亦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无法接受,无法接受这天人永隔的局面。

他的身体本就不好,当下更是直接病倒,仿佛所有的精气神都随着毛岸英一同离去。



毛主席毫无办法,只能把他送去苏联接受治疗,从苏联回来后,他又独自一人去了大连接受调养。

后来的毛岸青回忆说:“不管是在苏联还是回到大连,我其实都还有些恍惚,还没有办法彻底相信。我每天都在忙着手头上的翻译工作,好像越是忙碌一些,我就越是不会去想让人难过的事情。”

身为毛主席的儿子,他一直处在家人的光环之下,但是对于自己的事业,他也从来没有放弃。

哥哥是已经牺牲的烈士,也是永远存在于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份情谊,他不仅要永远铭记,还要传承给下一代。

讲述往事,深受感染

在大连疗养时,毛岸青和邵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礼,同样也是在大连举行。



1970年,他们唯一的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就是毛新宇。

毛新宇的名字,由毛主席亲自取出。

这个名字代表着新的世界和新的天地,他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成为开辟新世界的人,能够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所以这个名字,也寄托了毛主席对于孙辈最美好的期待和祝福。

毛新宇成长在中国最特殊的家庭当中,他的祖父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他的祖母和伯父是受千千万万的同胞尊敬的烈士,他的父母也是坚定不移行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家里的所有长辈,都是他成长路上的榜样。

其中,毛新宇最惦记的,除了祖父母之外,就是他的伯父毛岸英。

从小到大,他分别从祖父,父亲和母亲等许多长辈的口中听到过关于伯父的英勇事迹。

对他来说,那个素未谋面的伯父,是他最崇拜的人。

他们虽然没有缘分得以相见,但是来自血脉的指引,来自榜样的力量,总是让他时常感受到伯父的呼唤。

很小的时候生活在中南海,他常常陪伴在毛主席身边,那时候,只要一有空,毛主席就会陪着自己的孙子玩闹。



祖孙二人相处时,毛主席常常会提到毛岸英,在毛新宇幼小的心中,毛岸英的形象也无比高大。

他知道,那是祖父最疼爱的儿子,也是让祖父最骄傲和最自豪的儿子。

后来跟着父母生活,他也常常听到父亲讲起伯父。

那时候的他懂得了感情,也明白了伯父心中更坚定和更光明的理想,所以每当看到父亲悲伤落寞的面容时,他总是会忍不住心疼。

这对兄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磨难,可最终还是生死分离。

毛岸英的这一生,称得上颠沛流离,也称得上遗憾。



他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也有更多发光发热的机会,可是一个年轻的勇敢的战士,最终还是没能回来。

于是他告诉父母,自己想去看看,想亲自去朝鲜看看。

看一看抗美援朝的遗迹,看一看长眠于朝鲜的伯父,看一看那些最伟大也最可爱的人。

1986年,毛新宇16岁,这一年,他的父母送给了他一件特别的礼物。

邵华对他说:“爸爸妈妈能给你的东西不多,但是接下来这份礼物,希望你能好好珍藏,好好理解。我们为你报名,你可以跟随中国青年团代表一起去朝鲜,祭拜你最崇拜的岸英伯父。真正走到那片土地上,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亲眼见到的一切,一定会比我们讲述的内容更加具有力度。”



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毛新宇无比珍视。

正式出发那天,这个一向平稳的孩子,言谈举止之间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他想,终其一生,他都一定会记住这一天。

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他又忍不住联想,1950年,那群同样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离开故土时,心里会怀着怎样的情绪。

他那年轻的伯父,是否会在旅途中回头,遥望逐渐远离的家乡和逐渐远离的亲人。

亲自祭拜,感人至深

到达朝鲜时,当时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亲自接待了他们。



这群青年中,有毛岸英烈士的侄子,有黄继光烈士的侄子,还有众多其他烈士的亲属。

大部分烈士牺牲时还很年轻,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群亲自来到朝鲜的侄子侄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们的孩子。

见到毛新宇,金日成格外激动。

这个出身不凡的孩子,得到的最多的财富,并不是长辈给予的特殊身份,而是长辈留下的精神品质。

他握着毛新宇的手说:“今天能看到你来,我非常高兴。你的爷爷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你的伯父是最值得尊敬的志愿军烈士。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你们也一定要亲自去烈士的陵墓前看看,送上思念。”



毛新宇此次前来,本就是为了这件事,所以跟金日成告别之后,他就来到了烈士陵园,找到了毛岸英烈士的陵墓。

从前,他一遍又一遍的听家里人讲起伯父的故事。

现在,他真正站在了伯父的陵墓之前,见到了伯父的塑像,感受到了长眠于地下的伯父的心跳。

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受,那一瞬间,他的灵魂仿佛跨越时空,与年轻时的伯父实现了某种共鸣和共振。

他静静地站立在陵墓最前方,眼中含着热泪,认真严肃地对着毛岸英烈士塑像的方向3鞠躬,每一次鞠躬,他都在心里默默讲述着自己对伯父的崇拜和思念。

站定以后,毛新宇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纸。



这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文字,这是他在来到朝鲜之前,亲自为伯父写下的纪念诗。

诗中说:“听说你在罪恶的炸弹爆炸之时,还手捧作战地图演练进攻,可你的鲜血,竟提前预告了东方的黎明。亲爱的伯父,请接受吧,我真诚的敬礼!”

他的脑海中无数次想象那个画面,敌人在天上投下炸弹,他的伯父手中紧紧地拿着作战地图,抓着很多对于战斗至关重要的资料,至死也不肯松手。

他的血染红了文件,和其他烈士的鲜血一起,染红了半边天。

他们再也无法回家,但那一刻,他们的灵魂好像已经看到了故乡。



而现在,他们的后辈生活在鲜花和光明的聚集之中,这群年轻的后生享受着和平安定的生活,能够顺顺利利的上学,能够按部就班的度过自己的人生。

相对于他们的惊心动魄而言,这样的人生似乎太过平淡。但正因为平淡,所以才来之不易,才格外幸福。

结语:

毛新宇亲自念出的这首诗,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一直压抑着自己的眼泪,但是在念完诗之后,他的泪水却夺眶而出。

在场所有人受到感染,纷纷哭出声来。烈士的英名,并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淡。

他们将永远屹立在那里,永远接受人民群众最崇高的敬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