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父母身边筑起铜墙铁壁,拒绝沟通时,一切都让父母很抓狂。

无论是孩子磨蹭,还是孩子厌学,父母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

赶紧想办法,让孩子逆转,回归正常的轨道上来。

但父母却忘记了另一个极端做法:

病急乱投医。

是的,当家长太急于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反而容易做多,做错,也容易因用力过猛而让孩子陷入更停滞状态。

尤其是孩子磨蹭,厌学,或者毫无兴趣之时,父母最错误的做法就是:

动员亲戚朋友和老师,想办法对孩子关心和引导,不停给孩子做思想工作;

父母痛哭流涕,求着孩子不要这样摆烂了,要认真,要速度一点;

或者说教“所有人都没有父母对你好,父母永远不会坑你,也永远不会放弃你”;

催你是为你好,其他人我咋不管呢。



在父母的努力与用力之下,孩子的状态是越来越糟糕,跟父母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兴趣越来越少,而磨蹭得也越来越狠。

父母明明催孩子,为孩子鼓劲,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仅没积极主动,反而状况更糟糕了。

这是因为父母的执着和焦虑太多了,父母的心理能量也很弱。

与其薅孩子赶快优秀起来,不如用好这3个“杀手锏”,让孩子自行积极主动:

第一个杀手锏:不着急

当父母着急的时候,所有的关注点都聚焦在“怎么将孩子纠正过来“之中,就无法理智思考。

着急时的做法和想法,会让原本很小的一件事扩大化,也会陷入问题的死循环。

这时只有不着急,才能稳住家长的情绪。

孩子逃避的背后是害怕承担责任,害怕面对失败和指责。

同样,拖延的背后,要么是不会做,要么是畏难心理,要么是本能的逃避。

家长不着急时,就相当于有效溶解了孩子的焦虑情绪。

这时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频发,就有了包容之心和冷静处理。

第二个杀手锏:孩子拖延并不是原则问题

在面对有困难和枯燥的事情时,人人都拖延。



更别提孩子在自控力弱的情况下,又缺乏外部监督时,就更拖延了。

同时因为家长催得太多,管得太严,要求太高,就更容易滋长孩子的拖延问题。

拖延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拖延背后还有大体积的冰山。

这些冰山的形成,并不是家长看到的孩子懒,而是与心理能量,兴趣,创造力和价值感等息息相关。

要想让孩子变得积极主动,就不要太强调孩子的拖延,更不要把拖延当作一个非纠正不可的执念。

因为拖延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更不代表着孩子就废了。

放下家长无比焦虑的心,把拖延看成洪水猛兽,孩子反而更容易激发做事的热情与兴趣。

有了兴趣之后,孩子就不用催也会主动做事,因为在做事中获得了满足感和愉悦之心。

第三个杀手锏:拖延背后孩子的动机与需求,多去探索

对孩子拖延,不要只看现象,而忽略现象背后的真相。

一般来说拖延的孩子自信心较低,自尊心很强。

因为害怕做不好,或者感觉做起来比较辛苦,就会想方设法拖延,能少干一点就少出点错,能拖一会就拖一会。



另外,孩子情绪不高,动力不足时,就会拖延一些,更依赖父母。

对拖延不学习,甚至厌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先调节自己的情绪,再去帮助孩子。

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拖延与厌学背后的动机上来,比如:

是不是孩子遇到了困难和卡点,进退两难?

是不是孩子同时面对的事情太多,反而手忙脚乱,干脆什么都不做了;

是不是孩子情绪上遇到了卡点,有了内耗而心力不足?

是不是孩子觉得学习无用,努力也没结果,干脆拖一拖吧。

父母要多去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最后才能让孩子自主和自发愿意努力和积极主动。

像我家娃之前也很拖延,怎么催都没用,什么方法都用过了,还起了反作用。

后来,我就不催了,改变了方式,用理解,共情和肯定孩子的方式,结果孩子反而主动说自己不能再拖了,要努力和行动起来。

还用了一个笔记本,每天记录自己有效做了哪些事?有哪些进步和启发?有哪些效率上的提升!以便自己及时觉察问题,及时调整自己。

家长不着急,不把孩子的拖延和摆烂当成非灭不可的火,多去给孩子情绪赋能,孩子反而自发主动,不再磨蹭和拖延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