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愈发关注自身健康,

每年都会进行体检。

然而,不少人所做的体检仅局限于常规项目

如量身高体重、查血常规、拍胸片等。

看似是在积极地为健康“把关”,

实则很容易让体检流于形式,

一不小心还可能会遗漏掉

最危险的健康大敌——肿瘤

4月21日,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誉,体检中心主任王洋郁,呼吸内镜中心负责人、肺结节一体化及消融门诊发起人陈炜生共同做客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福建省肿瘤医院直播间》,就早癌筛查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深入探讨。

(点击图片可查看直播回放)

截至发稿前,全平台直播观看量超45万人次。


▲直播互动频繁,不少网友评论咨询。

这三种结节最常见

大部分为良性

结节作为体检报告中常见的词汇,常让人感到恐惧。那么,结节都需要恐惧吗?

陈誉表示,甲状腺、乳腺、肺部、肝脏、前列腺等部位都有可能出现结节。其中,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这三种结节最为常见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结节是良性的。但如果在短期内结节出现变大、分级增加的情况,就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前往专科门诊进行详细咨询。

“其实筛查出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身体出了问题却一无所知。在早期干预的情况下,很多肿瘤在一期被发现,5年生存率能超过95%,基本可达到治愈水平。而一旦进入三期进展期或四期,不管是哪种肿瘤,治愈率和生存时间都会迅速下降。”陈誉解释。

在开播前,陈誉分享了一个案例,30多岁的年轻小伙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建议临床随访,但患者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7年后,肿瘤发生了淋巴结转移,他才后悔莫及。

因此,即使是那些可以随访观察的结节,也应该听从专业医生的医嘱,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切不可放任不管。但也无需过度紧张,整日惶惶不安。

防癌体检准不准

个性化定制很重要

谈到防癌体检,不少人会感到疑惑:CT、B超在普通体检中也会做,为什么还需要专门的防癌体检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王洋郁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打个比方,普通体检就像是一个网眼较大的筛子,能够筛查出一些常见的普通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而防癌体检则是更为精准的体检方案,它能够针对肿瘤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检查。”


防癌体检的准确性,关键在于个性化定制。

若要正确进行防癌体检,可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通过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出存在哪些肿瘤风险;

第二步,针对高风险癌种定制“1+X”方案。这里的“1”指的是普通基础体检,“X”则是针对单癌种或多癌种的个性化体检筛查方案;

第三步,对体检发现的各类问题,比如各种结节,进行专业的检后干预与管理。

只有做好这三步,防癌体检才算真正做到位。

此外,体检结果的准确性,医生的专业能力也至关重要。福建省肿瘤医院体检中心拥有专业、先进且完备的肿瘤诊断技术体系,体检所使用的大型设备、医生团队都与临床共享,“专业对口”。此外还有最新的液态活检技术、AI辅助技术、免疫分子靶向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前沿技术,体检中心的肿瘤检出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AI技术让医生减少漏检

随着DeepSeek的火爆,AI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那么,AI在助力防癌筛查方面有什么优势?陈炜生表示,AI技术其实很早就开始应用于肺结节的筛查、诊断以及治疗。


在筛查方面,现在的影像初筛诊断,绝大多数都依赖AI技术,它能够协助医生发现更多更小的肺结节,有效减少漏检情况的发生,这也是现在肺结节检出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在诊断方面,AI可以依据结节的形态、密度等因素,为医生提供辅助参考决策,帮助医生判断结节是否为恶性

在治疗领域,临床开展的机器人手术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

此外,省肿瘤医院目前还与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探索AI在消融技术中的作用,例如,如何帮助医生精准判断结节位置,确定消融是否完整。 在随访阶段,AI还能实时监测结节的变化。

一滴血测肿瘤?尚处于研究方向

近年来,液态活检(即通过检测血液、体液等中的肿瘤细胞、DNA、RNA等生物标志物,来实现肿瘤早期筛查、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技术)一直是热门话题。“一滴血测肿瘤”也被不少自媒体当作吸引眼球的噱头

对此,陈誉表示,仅靠一滴血或一管血能筛查所有癌症,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无法替代常规的检查方法

不过,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动态关注相应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提示某些肿瘤相关风险。以血液检测PSA为例,当它出现动态、进行性升高,且PSA>20ng/mL时,强烈提示前列腺癌的高风险。

像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这两种都是与肿瘤相关的蛋白。其中,甲胎蛋白对于肝癌筛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虽然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但如果出现动态、进行性且多次的显著升高,必然会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会提醒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

因此,通过外周血检测肿瘤特异性抗原,我们能够筛查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对于单一癌症目前是可行的。

但要强调的是,液态活检不能替代胃肠镜等各种内镜检查。血液筛查得出的结果,多为具有敏感性和导向性的指标,而癌症的确诊还需依靠病理检查

就目前而言,将液态活检、影像学检查以及内镜检查高度结合的体检方式,是实现癌症筛查相对无盲区的综合保障手段。


加入卫生报肿瘤健康交流群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主播:陈香 导播:陈筱蔚

摄影:郑波

摄像:郑波、章立强、洪浩炎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