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曾在永定河畔筑巢的崖沙燕飞了回来。去年夏天,河道治理工程经过科学论断,将它们筑巢栖息育雏的土崖予以保留。“得益于去年多方协作和后续的保护机制,它们重返家园。”大兴区园林绿化局执法科科长赵跃说。
永定河流域是崖沙燕在京重要繁殖地
永定河大兴段河道内,一段约20米高的土崖上,密布着近180个碗口大小的洞穴,这里是崖沙燕的家,全市最集中的崖沙燕育雏地。
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介绍,崖沙燕又称灰沙燕,是北京地区的夏候鸟。“虽然在欧亚大陆分布广泛,但它们在北京地区却比较少见。每年4月中下旬,崖沙燕从东南亚飞回北京,5-7月繁殖,永定河流域是其一处重要的繁殖地。”
“2022年,我们首次发现这些圆头圆脑、嘴巴小巧的‘小可爱’在这里筑巢繁育,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上周末,赵跃发现,崖沙燕飞回了永定河畔的这处土崖上,这几天数量已经达到300多只。
部分崖沙燕在巢穴外飞舞。赵跃供图
她说,崖沙燕喜欢垂直的崖壁,它们将崖壁上的沙子一点点衔出去筑巢。目前土崖上的巢穴有往年它们留下、今年重复利用的,随着种群扩大,它们也会营建新的巢穴。崖沙燕营巢时会先往上挖,再稍微回落,以防雨水入巢穴受潮。
“崖沙燕在洞穴中繁殖,喜欢在沙质崖壁上挖洞营巢。巢洞水平,内有浅盆状巢室,每窝产4-6枚卵,孵化期12-13天,育雏期约20天。”孙全辉说。
多方协作,崖沙燕“家园”得以保留
为何这片土崖会备受崖沙燕青睐?赵跃说,它们需要沙质的崖壁,对水质要求高,永定河区域上方有大面积造林,为崖沙燕提供了虫子大餐,这些条件都满足后,崖沙燕才会选择在这里筑巢,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带来的环境改善。
去年夏天,永定河治理工程实施,崖沙燕筑巢区域恰好在工程范围内。工程原方案是将土崖坡推缓,抵御洪水。为了保护崖沙燕育雏,市区园林绿化、水务部门经过科学论证后,决定工程暂停。“目前,这部分土崖基本上不动了,永久保留。崖沙燕今年返回,说明它们认为这里比较安全。”赵跃说,经过最近两年的观测,它们将在5月初逐渐产卵孵化,6月下旬往南迁飞。
孙全辉说,崖沙燕喜欢在开阔地带觅食,常常边飞边叫,捕食空中的飞虫。它们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助于控制蚊、蝇、蚜虫、蚂蚁等昆虫的数量,对于保护农作物、森林以及其他植被功不可没。“崖沙燕必须在松软的土质或沙质崖壁上才能挖掘洞穴,因此对于这些地点的保护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繁衍和生存。”
栖息地周边设围栏,将加强巡护
这些小家伙胆子不大。这几天,赵跃联系了几个部门去现场勘查,随着“小部队”越发靠近,天空中飞舞的数百只崖沙燕纷纷回巢,消失不见。“我们保持不动,小声交谈,过了一会儿,它们才试探性地从巢中探出头,慢慢飞了出来。”
她介绍,崖沙燕已经成为大兴的代表性物种,执法队将对它们进行密切观测,掌握它们来往的规律、数量和繁殖情况,为后续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园林部门将与河道管理部门加强巡查管控,“后期我们也会联系公安部门,加大对栖息地的巡查,避免不文明拍鸟、非法捕猎和干扰破坏栖息地行为,保护崖沙燕的安全。”目前,崖沙燕栖息地周边已设置警示围栏,每天观鸟拍鸟的爱好者不是很多,由于附近有水深区域,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未来是否会有设立监测设备的计划?她说,土崖位置比较特殊,崖壁下几米处便是深潭,由于地质不是很牢固,目前没有设立设备的条件。“我们去年和水务部门商讨过,看是否可以借鉴外省的成功案例进行堆土,通过人工造出崖壁为崖沙燕提供栖息地,但是土崖处于河道的主流域区,所以最终需要水务部门具体论证之后再作决定,目前,我们主要是进行初步建议。”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