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4月24日电 (郭维瑾)渤海之滨春潮涌,津沽大地思政新。4月23日,天津市实践育人工作现场会暨“背包里的大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行动推进会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报告厅召开,来自本市教育系统、文物系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及文博场馆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的新路径。


会议现场。人民网 郭维瑾摄

会上,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按照“四个学段”分别部署了实践行动的工作安排:小学阶段开展“我给周总理敬个礼”活动,所有小学生毕业前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或周恩来总理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开展一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初中阶段开展“我给新时代代个言”活动,开设《行走的大思政课》地方课程,成建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高中阶段开展“我为奋斗者点个赞”活动,鼓励学校带领学生寻找并采访在不同领域默默耕耘、勇于追梦、奉献社会的劳动者、创业者、奋斗者,记录其感人故事,形成作业成果;大学阶段开展“我为新征程献个策”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天津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工业大学、河西区教育局等单位围绕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和馆校共建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彬介绍,该区创新“文物+故事”的叙事模式,绘制发布和平区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地图,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育人实景课程,让革命文物穿越时空,成为“思政教材”。

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建伟表示,该区坚持协同共育,不断推动馆校师资交流,一方面,邀请博物馆讲解员、“五老”专家、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支持教师参与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和主题宣教活动,构建馆校合作的大师资体系。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红色阵地,我们将努力讲好伟人与天津的故事,打造具有津派文化内涵的‘大思政课’,推出‘我给周总理敬个礼’研学教育活动、‘1+N’(即1堂大思政课+N个主题)教育课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王笑琦介绍说。

海河两岸,春风化雨。在天津,思政教育正走出校园,融入城市肌理,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信仰的种子,绽放出绚丽的精神之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