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54
“很久以前我们被家长告过四次,我们很坦然站在被告席上并接受结果。”
2025年2月,北京慧灵发生了一起学员摔倒颅内出血的事故。在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和协商赔偿的过程中,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创始人、71岁的孟维娜女士鼓励家长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
“我坚持鼓励家长通过诉讼解决此事,我认为这样对家长、对机构和对行业都留下教育意义。”
4月,广州慧灵也发生了一起学员被骨头卡喉,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学员肺部感染进ICU的事故。
孟维娜也选择了主动“揭短”,自己曝光了这起事故。
作为国内成立最早、分支机构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成年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之一,慧灵是很多智力障碍人士父母首选的托养机构。而如今分支机构超过40家、日常直接服务对象已经超过2100人的慧灵,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孟维娜在主动曝光机构的事故时,也坦言:“我特别坚持走法律!这本来慧灵有明文规定的,我呢,习惯在风浪中成长。”
昨日,大米和小米与孟维娜对话,请她一起来探讨心智障碍患者意外事故各方的权利责任的边界在哪里?
文 | 卫卫
编辑 | 谭万能
学员颅内出血
事故暴露北京慧灵管理漏洞
大米和小米:可以说一下北京慧灵事故是怎么回事吗?
孟:根据家庭辅导员小武姨的记录:
2月20日早上7点多,北京慧灵天佑家住宿的孤独症女学员晨晨一早一次又一次拉大便在床上和裤子里,小武姨帮她清洗一遍又一遍,洗澡后帮她吹干头发时晨晨昏迷了,紧急报告上司和家长,呼叫120送医院(救护车医生问是不是低血糖造成昏迷?),到了医院照CT诊断为颅内出血,决定转院手术。
经家长询问,小武姨才说,当天晨晨在厕所摔倒过,小武姨的解释是:摔跤在前,当时孩子一点都没有异常表现,后来还闹腾了一会,隔了半小时突发昏迷……
小武姨说自己没把昏迷和摔伤连在一起,没意识到这是颅内出血,更没有意识到她的昏迷和摔跤有关,颅内出血是去到医院经仪器检查后得出的结论。
小武姨承认忘记第一时间上报摔倒的细节,但不承认是瞒报谎报。
这使家长很生气,第一,没有第一时间报告晨晨有摔倒等于耽误抢救,第二,把晨晨当天早上的行为还有平时的行为问题说成是原因(虽然晨晨确实有摇晃身体、不断把头往墙上或硬物上磕的习惯,以及会发脾气),这对受伤的晨晨不公。
为此,家长去天佑家查监控,但卧室和厕所按照规定是隐私场地不应装监控,而客厅的监控却是没有链接,小武姨的解释是春节前(1月底)更换家具,链接线需要在新柜背板挖个洞,还未来得及重装。
大米和小米:北京当事家长对事件有什么意见?
孟:家长一直认为这次事故慧灵应负全责,因为孩子托付在慧灵,出事了就是慧灵负全责。
家长最初要求赔偿医疗费+住院期间陪护等费用+后期康复营养费等等,合计15万元。经机构与家长多次沟通,而我说赔偿是应该的,但这个15万元会不会过高了?
北京慧灵任何支付都要经得起历史考验!毕竟慧灵的资金来自全体家长和募捐,赔偿必须先要权威鉴定责任,我建议家长通过法律途径再得到合理解决。
但家长考虑到走法律的时间成本太高,做出了最大让步,最终要求赔付8万元。北京慧灵已经支付,并与家长签署了一次性赔偿协议。
其实在我心里,这样的互相理解也有副作用的,到现在,我对事件的真相还是不清不楚,我只是出于心疼晨晨受伤和理解家长爱女心切而同意支付8万元。
到底慧灵需要承担多少责任,随着事情的和解,缺失了第三方对事故责任分属的公平裁量的依据。这个事故对慧灵改善改革服务,好像并没有起到明显作用。
大米和小米:当事员工的意见呢?
孟:出事在2月20日,小武姨于2月24日写出事发报告。里面小武姨提到当天有5男4女9个学员住宿,配有一男一女2名工作人员。
平时也一样,只要有一个学员发生情绪行为或其他计划外事情,就会影响整体的秩序。小武姨说当天她自己憋着大小便上班的,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办法腾出来。
事后,对照制度,北京慧灵主任扣罚了30分,家庭辅导员全扣。小武姨对此感到很委屈。
2003年,北京慧灵的四合院
大米和小米:您自己呢?
孟:我们高管阅读小武姨的记录,思绪太多——慧灵按照制度,社区家庭的人手是1.5:6,这个人手比是一笔经济账而不是需求账,如果多配人手,就需要家长增加交费,但有多少家长愿意呢?
目前,北京慧灵服务孤独症为主,收费连吃带住每月工作日收6000元,而北京的租金大家可想而知。
我不在现场,但也认识晨晨。她当天在慧灵的行为,小武姨写得很详细,但为什么小武姨没有一开始就说明有摔跤,致使家长认为小武姨是故意瞒报谎报?
我和家长一样,都特别不满意说孩子的刻板磕头动作是造成受伤的原因。
小武姨的解释是:摔跤在前,当时孩子一点都没有异常表现,后来才突发昏迷,小武姨当时没把昏迷和摔伤连在一起,没意识到这是颅内出血,更没有意识她昏迷是因为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去到医院经仪器检查后得出的结论。小武姨承认当时忘记报告摔倒细节,但不承认是瞒报谎报。
这一点,我真是很疑惑,但我既不能不相信员工,也不能完全相信员工的一面之词,发生在卧室和厕所里的事情,又没有监控。
家长另一个意见认为出事48小时之内,没有接到机构领导人的任何慰问。
我反思自己,从业40年,经历和学员的生离死别很多次,也曾因为事故被家长告上法院。当2月20日我接到北京慧灵告知,我立即就在高管群里报告和警醒了各地慧灵要吸取教训,但确实没想到自己要亲自飞北京,后来我飞北京了,当面向家长道对不起。
而北京慧灵连办公连一线人员,本来才几个人上班,服务都是中重度的学员,出事后小武姨要去医院陪护,人手就更加顾不上。
这些都是我要坚持走法律分清责任的原因。我认为应该赔,但责任的性质和大小是赔多少的依据。
鼓励家长走法律途径
慧灵和行业的改善提升都需要“倒逼”
大米和小米:4月广州慧灵出事后,您主动提出曝光事件,不怕事情闹大吗?
孟:北京慧灵的事故算已经处理完毕,而广州慧灵的伤员还躺在医院。深圳守望家长组织已经来了公函,代理家长向慧灵提了要求。
守望有言在先不想暴露当事人的隐私,因此我觉得以北京慧灵的案例来探讨比较稳妥。
我也不想得罪守望,因为秘书长是“前慧灵人”,而事物规律就是“屁股在哪里就决定了脑袋在哪里”,我很尊重她。我看到家长组织强势起来,这就是社会的一个进步!
家长都很心疼孩子受伤,提起来都很悲愤甚至愤怒,只要出事,平时再好的关系都可能瞬间就变成“不共戴天”。
我们也是一样的心疼孩子,很理解家长,同时肯定也有“自保”的心态。
所以我建议以北京慧灵事故为例,因为事件已经处理完毕,曝光因为我觉得慧灵的改善和改革需要“倒逼”!
广州慧灵农场
大米和小米:为什么慧灵最近接连出事,原因是什么?
孟:每一件事都是在“倒逼”。
在2023年年底开始,慧灵集团总部就北京慧灵收费低和资金紧张,安排人手日夜上班疲劳工作存在潜在危机的事情,提出整改。
举措之一就是做“减法”撤销服务或合并,但迟迟下不了决心。
这次事件,是一个上天启示,必须彻底解决运营困难和问题,必要时关停机构。
现在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家长选择服务的机会多了,淘汰一两家不优质的慧灵,正是市场的选择!
不过,也请注意,如果各机构都在选择比较好服务的对象,那些重度的和情绪行为严重的对象,他们怎么办呢?
做心智障碍群体的服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可控制在百分之一,尽可能杜绝大事故(类似要进ICU的程度)。
据我估计,行业不同机构的事故率都是差不多的,但报不报告,曝不曝光取决于所在机构的宗旨和管理风格。
很多事故并不属于隐私,没有必要隐瞒。我在慧灵在行业,大家都知道我有名的“自黑自曝”,这取决于我的价值观和性格。
比如,我大前年向100多人借钱买平生第一套房子,谁知交楼时发现质量极差,而开发商正是以前捐赠至灵校舍的开发商,大家劝我好好求人解决吧,而我偏偏认为“鸡蛋碰石头可以公益救赎黑暗的房地产”。我就选择诉讼!
有些人怕耗费时间精力走法律,而我觉得诉讼正是锻炼慧灵管理层必须的成长课程。
2024年慧灵集团年会
大米和小米:2023年慧灵集团峰会上提出“直营做减法、加盟做加法”的决定,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出现?
孟:慧灵以品牌共享、技术共享和一般合作的方式,目前一共开了40家直营和加盟机构,一半直营一半加盟。
加盟店很多是家长办的,家长出钱出力,用心程度比职业经理人高,直营店由集团出资,机制决定了,不一样。
大米和小米:慧灵作为一个全国统一的品牌,会不会担心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您选择把问题公开,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孟:客观上存在的,公开慧灵的情况,我是希望一家的教训也是行业的教训,我愿意拿出来讨论也是出于我对慧灵的自信。
以前家长是弱势,发生了事情就算了,觉得是孩子的命,现在家长的维权意识加强了,这是好事。
事故的程度和各方责任的大小就有必要拿出来讨论,我主张通过法律的途径,是因为我认为现在是时候需要从更专业和权威的第三方去鉴定,推动整个行业向更优质量服务发展。
怎样分清有关方方面面的责任的性质和大小,包括机构内不同职务岗位(管理层和一线),包括机构和家长,也包括一些“天然因素”比如服务对象自身。
因此,需要怎样专业的权威的第三方鉴定,还是需要走法律?
但家长和机构都不想麻烦,最好越简单越好,受伤一方希望得到赔偿越多越好,另一方希望赔偿越少越好,却都不愿意走法律。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双方都紧张“钱”,但最核心的改善服务,是需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地回顾事件、厘清责任和总结经验教训来实现的。
我认为只有法律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