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专门为中学英语教师编写的写作教材
基于“教-学-评”协同发展的
中学英语读写单元整合课程
本书是专门为中学英语教师编写的写作教材,主要针对当前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最大的问题——阅读至写作缺少迁移。而当下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引领性支撑,让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此,本书将提供一条解决路径,将读写结合、单元整合、大概念(大观念)引领、“教-学-评”协同发展、互动式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强化等这些现代写作教学理念融入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回归教育本源,助力教师成为中学英语写作改革实践的领跑者。
内容简介
如何解决阅读至写作缺少迁移的现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英语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虽不断尝试破局,但效果非常不理想。本书所提出的“中学英语读写单元整合课程”,目的是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写作教学全貌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了解各个具体发展时期的优劣势,了解其具体问题并提供解决其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当下,大观念视角下基于“教-学-评”协同发展的中学英语读写整合设计与教学是解决当下读写问题的主要途径。
本书共分八个篇章,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展开阐述。编著者参阅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各自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和多种常用的教材,收录的案例均出自名校名师之手,每一则案例背后经历了多次磨课与磨稿的过程,案例不仅质量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研写作之道,探教学之路,希冀通过本书能够启迪更多的教师进行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希望能为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老师面临的挑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策略。
作者简介
金颂红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新川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
周惠英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南汇中学。上海市第五期普教系统“双名”工程 “攻关计划”周惠英团队负责人。
谢忠平
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英语教研员、学科组长。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英语学科评委、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英语学科评审组组长、2024年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评审组组长、上海市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
目录
第一章 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历程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riting Teaching)
1.1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1.2写作教学的发展历程
1.2.1成果写作法
1.2.2过程写作法
1.2.3过程体裁法
第二章 读写单元整合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Units)
2.1基于阅读支架的过程性写作
2.1.1概念的提出
2.1.2内部逻辑:读写结合
2.1.3读写结合的起点:语篇分析
2.1.4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迁移理论
2.1.5教学流程
2.1.6教学案例
2.2单元整合视域下的读写结合
2.2.1读写单元整合的提出
2.2.2读写单元整合的单项知识技能教学模型
第三章 大观念引领下的“教-学-评”协同发展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Evalu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Big Concepts)
3.1“教-学-评”发展的三个阶段
3.1.1“教-学-评”一致性的提出
3.1.2“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
3.1.3“教-学-评”协同发展的提出
3.2大观念引领下目标设定的策略原则
3.2.1坚持目标导向,指向核心素养
3.2.2目标的设定
3.2.3教学案例
3.3大观念引领下有效关联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
3.3.1大观念引领下评价证据的确定
3.3.2多维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
3.4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章 读写单元整合下的过程性评价
(Processual Assessment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Units)
4.1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初高衔接
4.1.1英语课程内容要求的初高衔接
4.1.2初高衔接阶段的过程性评价
4.2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高一阶段
4.3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高二阶段
4.3.1研读学业质量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
4.3.2梳理单元语篇内容,构建单元主题大观念
4.3.3教学活动逆向设计,“教-学-评”协同发展
4.4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高三阶段
第五章 基于“教-学-评”协同发展的中学英语读写单元整合案例分析
(Analysis of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Unit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Synerg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Evaluation)
5.1预备年级案例
5.1.1大观念引领下的读写单元整合设计
5.1.2单元课时设计:阅读教学第一课时
5.1.3单元课时设计:阅读教学第二课时
5.1.4单元课时设计:写作教学
5.1.5三个课时的案例评价
5.2高一年级案例
5.2.1 大观念引领下的读写单元整合设计
5.2.2单元课时设计
5.2.3 读写三课时的教学实践与调整
5.3高二年级案例
5.3.1研读单元内容,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5.3.2建构语篇关联,提炼单元主题大观念
5.3.3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和结构化语言,提炼单元语言大观念
5.3.4基于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构建单元大观念
5.3.5根据主题和语言大、小观念,制定单元和课时目标
5.3.6大观念引领下实施“教-学-评”协同发展的单元教学活动
第六章 写作的互动式教学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Writing)
6.1互动式教学的意义:提升思维品质
6.2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二语写作反馈系统模型
6.3互动式教学的原则
6.3.1教师角色从“权威”走向“谦逊”
6.3.2将评价权交给学生群体
6.4教学案例
6.4.1第一次教学实践
6.4.2第一次教学实践反思
6.4.3教学设计修改与再实践
6.4.4课堂外开展同伴评价
第七章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的读写单元整合
(Integ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Units Empowered b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7.1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本深度阅读
7.1.1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分析
7.1.2现代信息技术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7.2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写作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7.2.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2.2教学案例:议论文写作指导
7.3如何使用ChatGPT辅助高中英语读写单元整合
7.3.1大语言模型赋能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
7.3.2如何使用ChatGPT辅助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第八章 读写单元整合中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强化
(Strengthening Writing Skills in Different Genres Through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 Units)
8.1记叙文的写作技能强化
8.1.1记叙文写作的故事性
8.1.2记叙文的结构
8.1.3记叙文写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8.1.4虚构类记叙文的写作
8.2描写文的写作技能强化
8.2.1关于描写
8.2.2 如何在各种文体中运用描写
8.2.3如何描写一个段落
8.2.4如何描写得生动
8.3说明文的写作技能强化
8.3.1列举法
8.3.2举例法
8.3.3对比法
8.3.4比较法
8.3.5因果法
8.4议论文的写作技能强化
8.4.1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
8.4.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8.4.3高考英语中的议论文写作
8.4.4观点论述型的议论文写作
8.4.5问题解决型的议论文写作
8.5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强化
8.5.1研究报告的写作
8.5.2书评的写作
附录一:高中英语写作题目分类
附录二:牛津英语(上海版)6B,Module 3 Unit 9,第一课时的学习材料、第一课时的Worksheet和评价表
附录三:牛津英语(上海版)6B,Module 3 Unit 9,第二课时的学习材料、第二课时的Worksheet和评价表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本书是专门为中学英语教师编写的写作教材,主要针对当前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最大的问题——阅读至写作缺少迁移。而当下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引领性支撑,让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此,本书将提供一条解决路径,将读写结合、单元整合、大概念(大观念)引领、“教-学-评”协同发展、互动式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强化等这些现代写作教学理念融人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回归教育本源,助力教师成为中学英语写作改革实践的领跑者。
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写作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教学实践,通过五章进行阐述,分别是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历程、读写单元整合、大观念引领下的“教-学-评”协同发展、读写单元整合下的过程性评价、基于“教-学-评”协同发展的中学英语读写单元整合案例分析;第二部分属于技术方法的补充,通过三章进行介绍,分别是写作的互动式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的读写单元整合、读写单元整合中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强化。
本书首先梳理了写作教学的发展历程,从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到过程体裁法,每一种新方法的提出都是对上一种方法的优化。而后针对三种写作教学法的不足,本书提出了“基于阅读支架的过程性写作”,并将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置于“大概念(大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合的视域”之下,同时强调贯穿始终的“教-学-评”协同发展。可以说,“基于‘教-学-评’协同发展的中学英语读写单元整合”概念的提出有其先进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性提出了英语课堂的实际问题,并系统性融合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理论的空洞,使之更具有实践性,本书以大量教学示例进行说明,并通过四个学段的教学实践对该写作模式做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之后,作为旁支的技巧补充,本书在“二语写作反馈系统”模型下提出了写作的互动式教学,以促进写作对思维品质的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方面,本书倡导教师利用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并以具体教学示例说明如何运用ChatGPT辅助写作教学。此外,作者也针对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强化进行了案例分享。
写作对学生如此重要,学生的写作能力却如此薄弱。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足、真实语境匮乏、自主创新不充分、教学效果不显著等问题都造成了我们的教学壁垒。本书力求解决这些既存挑战,为其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所谓“投瓜得琼”,本书愿做那引玉之砖,让更多一线教师研写作之道、探教学之路,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共同努力!
本书编写组
2025年3月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即可优惠加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