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杨喜龙
当下,人工智能(AI)与教育的融合备受关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需求变化,陕西一些民办高校开始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加速将AI技术融入日常教育场景,借力AI技术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在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刘念(中)点评学生借助AI工具完成的学习报告。新华网 杨喜龙 摄
AI助力个性化教学
春日午后,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刘念带领全班29名学生,在小树林里依托视、听、触等感官寻找春天,进一步理解华德福学前教育理念的12种感官。同时,借助AI工具,把收集的代表春天的物品串起来,创作一个关于季节的绘本故事。
“老师布置了一项爬虫实验学习任务,数据采集完成后,我需要自己写一部分代码来实现爬虫功能。因为代码都是用英文单词,我就将运行错误问题发给豆包。经过豆包翻译后,我在原代码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很快完成了任务。”西京学院人工智能专业B2201班党梅芝说,豆包不仅是我专业课学习的翻译工具,还能针对学习进度和薄弱点,帮我制定学习计划。
在西安翻译学院,“国际结算”智慧课程建设负责人储伶丽在教学模式探索中,将AI工具作为“认知引擎”嵌入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AI助教、AI学情分析等智慧化工具,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个性化分层教学提供支持。在国际结算风险防控模块中,通过AI大数据模拟汇率波动、政策变更对贸易的影响,引导学生开展动态决策,培养学生数智化应用能力。
“AI工具能帮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西京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人工智能专业教授程国建说,“我过去备课要花费好长时间,将国外的资料摘录出来再翻译成中文。现在,AI工具能帮我很快把中文和英文的对照文本做出来。”
“希望学生培养审辩式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依赖AI技术给出的结果。”刘念说,AI工具不仅充当了教学设计头脑风暴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把一线教师的目光从繁杂的表格、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时间和精力聚焦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
储伶丽认为,传统单边的老师输出、填鸭式的模式已经不能再使用了,纯知识性的传授也不太适用了,我们就要向更高阶的教学进发,让AI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加速器、教育创新的催化剂。
AI赋能专业课程
当前,陕西一些民办高校将AI引入课堂,助力拓展教育边界、变革教学方式、赋能教学管理。
据了解,2024年9月,西安欧亚学院面向大一学生增设了“我与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融合理论与实践、素养与技能,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AI核心理念和基础知识,并掌握一系列常用 AI 工具操作技巧。西安欧亚学院37个本科专业,通过“AI+专业”模式,开始将AI融入到专业垂直领域,赋能专业内涵式发展。
“在学校学习平台,AI工具可以根据老师上传的教学大纲生成试题,帮助老师给上传的视频和音频起标题,还可实现视频自动切片、打字幕。”西安欧亚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主任罗征说,今年2月,学习平台接入了DeepSeek,在每个线上课程界面都有一个AI助手,可以回答老师或学生的提问。
“AI带来了教育学模式变革。”西安欧亚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娜说。
西京学院去年在人工智能通识课基础上,在电子信息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设置“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开发程序设计”等课程。一、二、三年级各设2个班,四年级1个班,目前在读学生300余人。
“我们现在有38个招生专业,每个专业都将对专业课程进行AI升级赋能。”西京学院教务处处长谢明说,学校成立了“人工智能教学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提出人工智能3年行动计划,将用3年时间,建成至少150门智慧课程。
从2023年开始,西安翻译学院提出“1+N”人工智能课程模式,在《人工智能实践:动手做你自己的AI》《AIGC的应用》《大语言模型通识课》等人工智能相关通识课程基础上,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与AI技术结合,升级迭代教学课程。目前,西安翻译学院已立项62门数智课程。
西安翻译学院教务处处长秦晓梅说,在以智助管方面,借助AI技术通过大数据,学校推出的“译小鲲”教务智能体,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考试和校园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帮助提供详尽的解决方案。
西京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教授程国建给学生授课。尚磊 摄
AI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AI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打破地域、校际壁垒,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泛群体。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张乐芳说,通过聚焦特色专业、深化产教融合、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学生个性化发展,民办高校可借助AI技术突破传统发展瓶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挑战大于机遇!”西京学院校长任芳说,AI的发展使高校重新定位自身特色。在西京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明确实施“一人一方案”个性化培养,大幅增加选修课与实践课比例,实行弹性学分制,并通过AI辅助系统全程记录学生课堂提问、项目完成情况及问题解决过程,由算法自动完成学习成效评估。
“我们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接新技术变革要求和行业岗位需求,将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变革,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将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武忠远说。(杨喜龙 雷宇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