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虹口区科技服务业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34%,创历史新高;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多家企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区司法局依托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建设,聚焦知识产权专项服务模块,大力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能级跃升,以法治有力护航区域营商环境。
01平台筑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共同体
利用北外滩法律服务港的资源优势,依托北外滩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以及5家商事调解组织,形成既有全行业覆盖,又有重点领域突出的专业调解网络,为各类创新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元、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途径。目前,本区现有商事调解专家智库200余名(其中知识产权领域专家25名),为全区知识产权调解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人才保障,累计调处知产类纠纷100余件,调解成功率近50%。
02协同共治,创新"三院融合"保护机制
近日,区司法局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区知识产权局、区文旅局等五家部门共同签署《关于构建知识产权类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整体格局,完善知识产权多元化解机制。发挥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案件诉调、检调、仲调对接,切实为市场主体提供集立案、诉讼、仲裁等法务、泛法务服务,以及涵盖事前风险把控、事中运营发展、事后纠纷解决的一揽子、闭环式综合解决方案,相关做法入选“全市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03生态赋能,培育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集群
深化高端服务业生态圈建设,聚焦本区企业特点,实现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与法治研究、案例发布、法治人才培养等协同创新发展。近日,区司法局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共同发布首批《著作权、商标权调解案例》,为调解组织及市场主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类型化案件调解经验。同时聚焦新业态新领域,发布《平台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行为指引》,为解决平台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
04普法强基,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在知识产权主题周活动现场,法律服务港商事调解组织开展了形式多元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市场主体广泛宣传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争议中的高效性与灵活性,引导企业通过非诉讼途径化解矛盾,降低维权成本。
05护航出海,建设涉外知产法律保护高地
为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海外保护力度,护航企业无忧“出海”,依托北外滩法律服务港涉外法律服务优势,在去年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墨西哥城)作为上海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的基础上,为华商(上海)律师事务所(中国香港)和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德国杜塞尔多夫)两处海外合作办公室授予“虹口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站”,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的规模愈发壮大。
下一步,虹口区司法局将持续发力,依托北外滩法律服务港,深化高端服务业生态圈建设,并持续完善“专业调解组织+仲裁院+法院”三位一体商事纠纷解决模式,为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更专业、高效的解决路径,不断推动本区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商事调解组织建设和商事调解规则制度创新,推动形成多层次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多元协作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为进一步展示全区知识产权调解工作成果,总结推广调解工作经验,公众号将于近期连续推出知识产权周调解特刊,深度解析7个本区依托诉调、检调对接等机制联动化解知产纠纷的典型案例,让我们一同期待!
来源: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