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余公里——这是从祖国西南内陆成都到东部海岸青岛的距离。
1949年到2025年,从白手起家到舰阵如虹,这是中国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
2025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前夕,来自成都市的37名中小学生走出教室,在青岛的晨曦中登上以家乡命名的战舰——成都舰,并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语文课。
近年来,为探索思政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共同推出了“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行且知实践课堂”项目。项目研发和授课团队由成都市语文教研员、思政专家和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构成,在3-9年级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的元素,开发了系列“思政语文课”,将思政教育与语文课有机融合起来,让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成都舰,我们来了!”
4月21日在成都双流机场,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成都市第二中学、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北区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的37名学生怀着无比期待和激动的心情,喊下了这句话。尽管当天阴雨绵绵,却浇不灭他们对成都舰的向往之情。
学生们在双流机场候机合影
4月22日一早,37名蓉城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终于登上了成都舰。甲板上海风轻拂,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着舰艇的每一处细节,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成都舰
“来,大家往这边看,这是什么?”
“这是主炮”
当官兵指着一个军事装备,学生们立马抢答,就连官兵也连连赞叹:小朋友们太厉害了!
“海韵书声同频振,军民携手向深蓝”主题共建活动现场
在庄重的欢迎仪式后,成都市龙泉四小的同学们以一首《逐梦深蓝》诗朗诵拉开活动序幕;紧接着,成都二中的学生们用演绎舞蹈《碧波问月·海屿回音》、三十六中学生们表演《旗语操》、成都市第二中学师生朗诵诗歌《成都舰》、北二外成都附小北区师生带来了歌曲表演《军港之夜》。活动尾声,各校学生代表向成都舰的官兵们赠送了特别的礼物。
两名学生代表在发言中对成都舰的官兵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感谢:你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说:“今天,我们不仅登上了战舰,更在心底种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
随后, 37名学生还和官兵们一起,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语文课。
随着一声“起立,敬礼!”,思政语文课正式开始。
2012年11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这意味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这一梦,梦了近百年。
当天,《人民海军报》发布了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该报道一经发出就引起了轰动。随后,该报道还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的课文 。
活动当天,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罗婷婷老师也登上了成都舰,给成都学生和舰上官兵分享了《一着惊海天》这篇文章。她认为,航母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海权的百年期盼,而歼-15成功着舰不仅是一次军事突破,更是圆了国人“近百年等待”的梦想。
歼-15成功着舰,见证了中国航母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而以家乡“成都”命名的成都舰,见证了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历程。
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行且知”实践课堂走进成都舰
罗婷婷表示,能够在成都舰,上这样一堂生动活泼的思政语文课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
她希望这堂课能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北二外成都附小北区二年级学生吴松玥激动地说道,“在军舰上参加思政课,学到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历史,感受到了中国海军的强大,为他们感到骄傲。”作为此次课堂上最小的学生,她深受成都舰官兵自强不息、英姿勃发精神的感染,立志在未来当一名海军,为祖国的海军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她也向成都舰的官兵们表达了祝福,祝成都舰劈波斩浪,希望他们的每一次远航都平安凯旋。
来自成都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青少年航空学校的高一学生许妙言表示,首次登上成都舰,心情非常激动,第一次这么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此次在成都舰上了这堂思政课后,更加坚定了他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的梦想。
“成都舰”四川籍军官何垚在课堂上分享了她的参军故事。她出生于军人家庭,十多年前她对海军还很陌生,如今她已成为以家乡命名的成都舰的一员。
在何垚看来,成都舰是一艘非常优秀的舰艇,她多次跟随成都舰执行重大战训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把成都舰锻造得更加“锋利”,更具战斗力。
“海军舰艇官兵出海之后‘不回家’是一种常态,想家也只能隔海望山,但是能够在成都舰上工作,就好像我没有离开家,没有离开家人一样,“一个四川人能在这样优秀的家乡舰上服役,是非常自豪和骄傲的。”何垚动情地说道。
分享最后何垚向来自家乡的孩子们寄语道:未来,你们或许会成为科技先锋,推动“中国创造”;或许会投身教育,传承文化;或许会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每一位同学都在寻找梦想的路上,只要保持热爱,坚持奋斗,未来必将如星辰大海般璀璨!
成都市第二中学副校长张文勇表示,今天在成都舰的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以城市与战舰的精神共鸣,让国防教育可感可知,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把青春奋斗融入星辰大海”的种子,筑牢“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根基。
2024年5月,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成都市委宣传部和成都市教育局联合推出的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行且知”实践课堂,正是对国防教育的一份成都回答,从内陆到深蓝,这堂海天思政课不仅拓展了教育的广度,更提升了精神的高度,当成都舰的汽笛与校园铃声共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正以最澎湃的方式抵达心灵。
师生和成都舰部分官兵合影留恋
而在这堂课以外,“思政行知课”实践课堂还将道德修养、拼搏奋进、创新创造、文化自信等精神与语文课融合,确保思政教育在各学段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还结合各种振奋人心的成都故事,比如“谭米线”、 救死扶伤刘婉等平凡至善的举动,展现着成都文明友善的特质;寻觅城市中的川剧踪迹,感受天府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无论是“扎根大地向阳而生”90后新农人王伶俐,还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都是成都红色传承底色,展现着成都学子强国有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