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个星标吧朋友们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还记得那本让孩子们追着问“古埃及战车怎么驾驶”、让历史迷直呼过瘾的《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吗?这个系列更刺激的第二弹——《古希腊与波斯篇》终于上市啦!



■《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

这一次,艾洋带我们回到2500年前的爱琴海——
当穿凉鞋的希腊重装步兵遇上波斯帝国的黄金战车,当雅典的“海上打工人”杠上亚洲最强舰队——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古代世界大战",不仅改写了地图,更塑造了整个西方文明的DNA~

除了超燃内容,也必须说一说作者艾洋!

他有多硬核?为了搞明白希腊重装步兵的盾牌为什么要画美杜莎,他翻遍大英博物馆的考古报告;为了还原三列桨战舰的结构,差点跑去希腊当考古志愿者……他说研究历史就像打游戏副本,“不集齐所有线索绝不罢休!”

结果就是这本“小朋友看热闹、大朋友看门道”的好书的诞生——

小朋友:哇!6米长矛好酷!波斯战车好帅!

大朋友:希波战争竟是东西方治理模式的第一次巅峰对决!

翻开任何一页,你都能看到青铜铠甲的反光、闻到海战的咸腥,甚至能听见亚历山大那支6米长矛捅穿波斯方阵时的呼啸!


■ 提前上一个“彩蛋”——签绘中的艾洋老师

“打仗”与人类秩序的演进

《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2:古希腊与波斯》序言

张新刚 文

艾洋此前出版的《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古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深受读者喜爱,我也在第一时间获赠并阅读,甚是喜欢,内心期待着后续几本能早日出版。欣然获悉该系列的“古希腊与波斯”篇即将与读者见面,并受托撰写序言,只好不揣浅陋,占用几页篇幅絮叨几句。


■ 本书的每一个文明、每一场战争都有对应的地图,阅读起来很有空间感

“打仗”是人类这个物种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并随着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升级的现象。打仗的缘由有许多,诸如抢夺资源、野心膨胀、信仰和宗教之争等等,到今天为止,人类仍没有找到实现永久和平的法宝。不仅如此,打仗至少涉及两方,而是否进入战争状态往往并不单纯是由己方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战争的发起方,由此哪怕一个政治体不想进行对外战争,也必须有能力捍卫自身的安全,这也是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要拥有军队和国防的原因。既然应对战争威胁如此重要,兵种和打仗的方式就成为人类构建秩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古代世界中,军事和政治秩序缠绕得尤为紧密,这在眼前的这本图鉴书中可以明显看出。


■ 希波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波斯帝国大王薛西斯破防了……

本册在地理位置上选取的是爱琴海及其周边地区与亚洲大陆,这两个地区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曾经有过激烈的碰撞,特别以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为后世所铭记。

爱琴海及其周边地区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繁盛之地,从时间上说,先后经历了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古风与古典希腊阶段,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中,爱琴海区域的人发展出了发达的海军与重装步兵方阵作战方式,并创造了独特的希腊式城邦,实现了力量的崛起。

亚洲大陆在经历了早期的文明发展后,到了古风时期以后,逐步为大陆帝国所统治,最终波斯人建立的阿契美尼德帝国长期统治着从小亚细亚到中亚这一幅员辽阔的地区。与古希腊城邦相比,波斯帝国疆域广大,并且实行了灵活的统治策略。从帝国存续的客观事实来说,波斯帝国不可谓不成功,只是最后败给了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但也使得希腊文明在亚洲大陆得到广泛传播,这一过程也被后世学者称为“希腊化时期”。

基于以上陈述,我们可以知道,艾洋先生将古希腊与波斯放在一起是颇具深意的。甚至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古代希腊和波斯帝国的互动关系,才能更为完整地理解古代欧亚世界的演进线索。

在这本书中,艾洋先生对希腊城邦重装步兵和海军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这其实也反映了希腊城邦的重要特质。与现代国家的职业军队不同,古代希腊城邦的战士往往需要自己准备那一身重装步兵的装备,这就需要重装步兵拥有一定的资产,不能是赤贫阶层。用今天的话说,重装步兵至少是中产阶级,这些人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在城邦需要对外作战的时候,穿上行头加入重装步兵方阵,为城邦效力。同时,重装步兵方阵的作战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城邦的秩序。


■ 目录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我们虽然能看到群体性战斗,但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英雄或将领们之间的单挑,比如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等等。然而到了重装步兵方阵作战的时代,将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步兵方阵。在方阵中,每个士兵都是平等和相似的,每个人手持盾牌保护着自己也保护着邻近的同伴,以至于斯巴达母亲会对出战的孩子说,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盾牌,要么拿着盾牌战斗,要么就牺牲躺在盾牌上面。因此,重装步兵的打仗方式改变了城邦的秩序形态,原来由王(basileus)决定一切的时代逐步被以重装步兵群体为核心的秩序替代。这些有一定资产的人是“自耕农—战士—公民”,因为战争会直接决定每个人的生死,战士要就战争与和平的决议先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投票,这就使得城邦的主体逐步转变为多数公民群体。在古希腊很多思想家那里,比如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由重装步兵组成的政体是较为优良的政体形式。可见“打仗”的方式不只与战斗力有关,还和政治秩序的构建有着紧密的关联。



■ 结合了文献和考古的双重成果,本书让遥远的文明具象化了

如果说重装步兵的崛起对古希腊城邦的崛起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海军的兴起对古希腊,特别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来说,则发挥着枢纽性作用。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曾经说,古希腊这片地方在远古时期力量并不强大,转折始于米诺斯人建立海军,统治了克里特岛以及克里特岛以北、爱琴海中央的小岛。对古希腊人来说,海军的强大才是希腊力量的根源。后来使得统一的“希腊人”观念出现的就是特洛伊战争,全希腊各地的王带领舰队会合,在阿伽门农这位联军统帅率领下远征特洛伊,这也被视为希腊人最早的统一行动。最初发明三列桨座战舰的是科林斯人,后来希腊海军则因为三列桨座战舰而声名大噪。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 修昔底德 著,徐松岩 译

受海军影响最大的城邦当数雅典,在希波战争前夕,雅典将军地米斯托克利将新发现的银矿资产全部用于建设三列桨座战舰,将雅典从一个传统的重装步兵城邦转变为海军强邦。在不久之后的希波战争中,雅典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希腊海军舰队,也正是因为这一比重,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斯与波斯海军进行了大战,结果希腊海军完胜,波斯大王薛西斯迅即返回波斯。后来,雅典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希波战争后不久构建了海上帝国,控制了爱琴海上众多岛邦和沿海城邦,最终在公元前431年招致斯巴达所领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开启与雅典为期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海军的崛起也使得城邦内更多的平民,或者说贫民加入军队,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的最终成型。简而言之,希波战争前后海军的崛起使得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成为实际上的“民主帝国”。


■ 内文

受惠于重装步兵、海军以及城邦公民共同体的意识,雅典和希腊联军两次击败前来的波斯军队。最初是雅典在马拉松战役中以少胜多,重挫波斯军队;后来在第二次希波战争中,希腊联军在萨拉米斯海战和普拉提亚陆战等战役中分别击溃波斯的海军和陆军,这两场大战也使得波斯后来再也没有大规模入侵希腊世界。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希腊和波斯的对峙也被希腊人描述为自由的希腊世界与专制的波斯帝国的对立,由此开启了延续至今的对立叙事。

因为古代留下的文献资料多是古希腊人撰写的,缺少波斯乃至马其顿人自己书写的历史,这也使得我们对波斯和马其顿的了解不免带有希腊或罗马人的眼光。但是从打仗方式来说,艾洋先生在书中形象地描绘了马其顿步兵方阵的改革——原来希腊的重装步兵手持的长矛只有2.5米,而马其顿步兵的长矛则长达6米,这一关键变化加上马其顿的步兵方阵阵形,使马其顿人先是在希腊本土取得完胜,后来还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力量。在今天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中,仍珍藏着从庞贝古城出土的巨型马赛克,描绘着亚历山大与波斯大王大流士三世的决定性战斗场面。依靠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亚历山大军队来到今天的阿富汗和印度,并在各地建设亚历山大城,将希腊文化要素带到整个亚洲大陆。所以,打仗方式与残酷的战争也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 作为经典希腊史读物的调味料,试试让这本书刺激你的阅读味蕾

艾洋先生以“打仗”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世界的文明演进,文字精当,配图诙谐形象,内容都有扎实的文物依据。比如书中第32页所绘迈锡尼时代的“猎狮匕首”就藏于雅典的国家考古博物馆。匕首精美绝伦,让人一眼难忘,相信阅读了本书的读者定会在以后某次的博物馆之旅中不经意看到相熟的藏品。

通过本书,我想艾洋先生不仅提供了打仗相关的硬知识,更展示了一种文明观,那就是这个世界一直都在相互关联着,人类的全球化是古已有之且不会中断的。此外,战争也不仅仅是打仗这么简单,而且是和共同体形态的演进与技术进步,以及文明形态的互动和变化高度相关。相信拿起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从这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中有自己的收获,这本书也会让睁眼看世界的好奇心在青少年心中早早种下。


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

古希腊与波斯

艾洋 编绘

从欧洲的爱琴海文明演进,到亚洲的波斯帝国崛起——五个闪耀文明,两场关键战争,像素级还原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与波斯的冷兵器装备,沉浸体验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


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

古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

艾洋 编绘

本书以时间为经,地域为纬,横跨古文明3000余年,浓缩古代西亚、北非军事文明。通过卡通图鉴式详解,长拉页+剖面图战场解析,电影分镜式战役讲述,将带你透过遥远而复杂的古代军事世界,看懂人类文明另一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