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余婷婷
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启幕!
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拉开帷幕。官方信息显示,本届车展共邀请到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相较于往届参展国别范围更广,规模再创新高。此外,在4月23日至4月24日这两天的媒体日里,各大车企及相关参展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多达193场,可谓历年之最。
尽管车展盛况空前,但仍有车企缺席,例如韩系车企现代、起亚,以及传统超豪华品牌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此外,此前经营出现问题的高合汽车、极越、哪吒汽车等也未到场。
有观点认为,无论是坚守、新入场还是缺席的车企,都各有其战略考量。然而,在变革的浪潮中,从本届上海车展上展位的变化,可以窥见当前车市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官微
德系、日系加大本土化攻势 韩系首次缺席
在本届上海车展中,除自主品牌持续发力外,外资品牌也在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达成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在此次上海车展期间表示:“我们正在由全球协同向本土主导迈进,一汽-大众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研发,承担更多开发责任,不断提升一汽-大众在商品定义、开发节奏与用户场景塑造方面的主导作用。”
保时捷则在本届车展中宣布,其中国研发中心已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此次整合实现了“本土研发、本土采购及本土质量控制”三位一体的重大升级;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则与Momenta进行合作;日产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也在车展中迎来全球首秀。
与德系、日系车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不同的是,从今年上海车展参展商来看,韩系车企现代、起亚、捷尼赛思缺席。这是自2002年韩系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缺席A级大型车展。北京现代相关人士表示,“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用户上。目前还没有特别能展出的,所以不参加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的车展中,韩系品牌也通过展示新能源车型和战略布局维持存在感,但在自主品牌的攻势下没能维持此前的高销量势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仅为1.6%。
除此之外,捷豹路虎、极星、一汽-大众捷达、东风日产启辰、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以及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传统超豪华品牌此次都没有参加上海车展,表现得很低调。而像高合汽车、极越、哪吒汽车这些之前有过经营问题的车企,更是在此次上海车展中难寻身影。
有分析认为,参与上海车展这样的A级大型车展需要支付不少的车展展位等费用,而对于一些销量低迷的品牌而言,其虽然可以参加展会,但难以靠参展收获订单或提升品牌曝光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弃参展也成为了这些品牌的共同选择。
车展主动“限流” 企业更聚焦用户价值
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与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在各车企展台间的穿梭互动引发全网热议,直接将车展话题送上热搜榜首位。这一现象在后续举办的成都车展和广州车展中持续上演,多位车企高管开启“串门模式”,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而从本届上海车展来看,雷军未在首日出席,依靠车企老板“串场”来引流的方式也迅速遇冷。事实上,就在车展开幕前,有消息称,上海车展组委会明确规定车企“掌门人”不能随便“串门”。
不仅车企高管间未现“串门”互捧,火热的智驾也开始在营销层面降温。在本届上海车展前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信部官网发布了一条公告,特别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此消息一出,多家车企连夜修改PPT方案。此前,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透露,地平线发布的“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也进行过名称修改;此外,鸿蒙智行方面也将智能驾驶中加入“辅助”二字,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理想汽车则将此前的智驾焕新版车型更换为智能焕新版车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营销的目的是将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提高品牌的认识度、曝光度,但想要让消费者真正认同品牌,最终还是要依靠过硬的产品。不少车企管理层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企业的重点更多的是聚焦用户价值,而非流量。
“今年的汽车市场依旧充满了火药味。从年初至今,且不说价格战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原本由自主品牌开始主宰的市场话语权都出现松动。丰田、本田、大众、日产的全面反扑,不仅呈现出极强的力量感,也真实地让消费者的目光回到产品本身。”有分析人士表示。
供应链企业走向台前 智驾车企受关注
在本届上海车展中,一批供应链提供商涌现并走向台前。官方数据显示,2025上海车展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展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规模和数量较上届呈显著增长。
据悉,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电装、法雷奥、安波福、宁德时代等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华为、宝钢、法士特、华阳等国内重点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三星、科大讯飞、小马智行、芯驰科技等近百家芯片、半导体、雷达、ADA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高精地图领军企业都出现在了展会中。
在这其中,辅助驾驶领域的供应商成为了主角。例如,博世方面称计划于年底前在高快路及城市记忆行车辅助驾驶方案中上线端到端模型;为整车厂提供智驾解决方案的Momenta也先后与本田、丰田等企业达成合作。
此外,商汤绝影发布“端到端智驾技术方案R-UniAD”的实地部署版本和“开悟世界模型2.0”,其UniAD端到端方案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东风汽车量产上车;元戎启行宣布与火山引擎达成深度合作,在提供算力支持基础上提升AI算法训练效率,加速VLA(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的迭代,并联合车企共同打造AI汽车;佑驾创新则发布了记忆行车量产方案与座舱大模型智能管家BamBam。
“今年辅助驾驶供应链企业参展数量多了不少,我们企业展位前后也都是。”一位参展商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少汽车科技与供应链企业正从幕后走向台前,供应链企业也更加注重品牌与产品的推广。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以及芯片行业的芯驰科技、地平线等企业均在车展中亮相或发布新产品及新技术。其中,宁德时代还在上海车展前夕举办单独的发布会,发布钠离子电池等新产品。
“今年的上海车展,科技公司及供应链参展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体现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科技与汽车的深度融合在进一步加速,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更加深入,成为行业创新的新热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