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辽,面对多样的反抗。

女真反抗最激烈,最终灭了大辽。而渤海人的反抗最持久,仅仅一次起义,就持续四十年,不得不佩服这份毅力。

起义领袖燕颇,渤海遗民,大辽黄龙府卫将。

公元975年,此时大辽还很强盛,渤海人也不怂,燕颇率领想复国的渤海人杀掉都监张琚,反了。

点火者,灭之。

大辽派耶律何鲁不领兵平叛,照头就打。

打了数十场,燕颇率先顶不住了,在鸭绿江旁边大败。

不过这货脑子也活泛,以身殉起义的思想完全没有,败了就跑。

可耶律何鲁不干了件没胆色的事情,自己没领兵追击燕颇,让弟弟耶律安抟追去了。

燕颇跑到了兀惹城,就是现在黑龙江通河附近。

这是渤海人的地盘,反抗大辽的渤海遗国定安国也在这里。

耶律安抟兵少,真钻到渤海人地盘得让砍成肉酱,吃皇粮的人犯不上拿老命上,何况这活儿本来该大哥干,自己不当大冤种。

耶律安抟领兵回来了。

人是安全了,辽廷愤怒了,这么个小小的反叛都搞不定,大辽颜面何在!国家安全何在!

以耶律何鲁不没有亲自追击为由,从后背到屁股,一顿棍打杖击,让全辽看到不好好平叛就是这下场,不让敌人鲜血淋淋你就皮开肉绽。

当时辽宋还处于激烈战争期,大宋对幽云念念不忘,双方不停开怼。

这份牵扯使得辽国没精力去剿灭山高水远的渤海起义者们。

燕颇能够在兀惹城一边积累实力一边对辽国搞骚扰。

在发展二十年后,公元994年,燕颇和盟友定安国决定搞波大的,双方联手,攻打归属辽国的铁骊部。

辽国派奚王和朔奴等人领兵救援。

和朔奴这帮人领兵在铁骊部驻扎几个月,练兵养马,秋日,天高气爽气势高爽,开始攻打兀惹城。

燕颇看到这次辽军备的认真打的凶猛攻,才认识到自己二十年的发展没啥用。

打不赢就求和呗,却遭了闭门羹。

和朔奴这帮人不同意,跑这么大老远来打仗,就是为了获得俘虏和无惹城的财富,你降了,我除了得点儿荣誉什么都没有。

一切没有物质获得的荣誉都是浮云。

你不让我活,我只能和你死战。

兀惹城众志成城和辽军死磕,人家拼命了,辽军又怂了,眼看实在打不赢。

和朔奴和副部署萧恒德商量,这么打下去别说抢人抢东西了,说不定还得被渤海人反杀一波,不如抢点儿东西回去得了。

于是,辽国大军不再作战,化身清道夫,在东南方向洗劫之后,沿着高丽边境回国,可毕竟运输能力有限,绕这么一大群,人粮马食全断了,饿死冻死不少。

平叛失败,还损失不少军队马匹,奚王和朔奴和萧恒德都贬了官。

不过此战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渤海这边打击都很大,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大辽的差距。

公元1003年,燕颇、定安国等都向大辽朝贡臣服。

可这事儿不算完,这是大辽的想法。

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后,辽宋真正实现和平,辽国不再受制南方战事。

腾出手的大辽终于有机会收拾渤海这边的小卡拉米。

公元1012年到1020年间,辽圣宗亲征渤海各部,抗争四十年的燕颇起义彻底被剿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