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丘山 by UTMB的评论,
经过网络发酵,
上了跑界热搜。
✅ 赛事概述
4月,中国最被广泛讨论的越野跑赛,也许就是本年度国内第二场by UTMB系列赛——在山西临汾乡宁举办的云丘山by UTMB。它是全世界53场UTMB世界系列赛(UTMB World Series)系列比赛中,唯一一场时间横跨两个周末者。
4月12-13日,华北地区突遭大风降温,为了安全,云丘山by UTMB在赛前忍痛宣布,对原定于这个周末举办的100/70/20/10公里四个项目进行调整,将100/20公里延期至19-20日举行并重新开启报名,同时取消70/10公里两个项目,对因无法接受更改而放弃参赛的跑者给予退还报名费、补偿出发地到参赛地的基本差旅费,发放若干纪念品以示安抚。
此做法得到了绝大多数跑者的理解与支持;也引起了越野赛业者的讨论。
4月18-20日,天气好转,小雨过后,晴朗少云,植被苍翠,鸟语花香。云丘山by UTMB的168/50/30与亲子项目按原计划举行。临时更改赛期的100/20公里项目也如约而至;共有来自中国、加拿大、南朝鲜、法国、德国、黑山、尼泊尔、乌克兰等地的近6700位跑者愉快参赛;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美国、芬兰等国家的数十家大小泛户外类品牌参加集市展销摆摊卖货;在小红书、微信、微博、抖音、Instagram等中外社交平台上带动了一波山西与UTMB话题;也为云丘山景区的餐饮住宿业者贡献一笔可观的收入。
✅ 个人感受
4月19日,我与1992人一起,参加了云丘山by UTMB的50公里项目。
项目整体难度如图所示:
其中,硬化路与非硬化路的长度占比约为三七开,以乡村土路与碎石路为主,没有台阶,全部陡峭危险路段不超过3公里;共有5个补给站;时限为15小时。
因人数众多,山路狭窄,这近2000人一共分类三批出发,从8点开始,每批间隔10分钟。我在早上8点20分的第三批。
起跑时,气温大约十度,天气干燥,因此体感舒适。为了抢时间和节约爬山体力,我只按要求带了软水壶,没有装水。
经过7公里的公路与第一补给点后,我们踩着比较平整的碎石路进入山区,开始向整个比赛的制高点攀登。此段拥堵逐渐加重,因为跑者之间的距离尚未拉开。当然,起跑时间与间隔的设置,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来权衡决定——让近50公里项目的2000人,以及更早出发的人面临最低的安全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置,也是最重要的那个因素。在此理解赛会安排。
进入山区后,赛道以经过简单平整的土路、碎石路以及原生态森林小路为主。如果使用登山杖,可以在爬坡时节省不少体力。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万里碧空之下,吕梁山脉的苍翠群山,十分美丽。
很快,我们来到了山顶上的第二补给站,在这里,可以多停留片刻,喝点可乐与水,灌装一点清水。
随后是连续下坡,大部分可跑但是有少许拥堵。不过,在爬上第二个小山头之后,有大约几百米的危险路段,有明确标记且准备了保护绳引导。踩稳脚下每一步,抓住树干支撑身体,小心通过后,前方道路豁然开朗,再也不会有长长的拥堵,从此终于可以根据地形自主决定快慢了。
正午时分,气温逐渐上来,我在第三补给站稍作停留,吃了3个能量胶,把两只水壶灌满,开始爬第三个山头。偶尔瞅一眼手表,看到屏幕显示数字一米一米的接近山头高度,能主观上觉得时空似乎被挤压了一点。
山上是一段无遮挡的机耕路,放在气温舒适时完全可以跑起来,然而在强烈日晒之下,体感温度已经接近30度,偶有凉风吹来,也是逆风。大部分人都在走走跑跑。此时如果能坚持跑动,可追回若干名次。
然后是一段林间小道下坡,路面是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狭窄V型,还有一些碎石,因此少不得再来几百米的轻微拥堵。树影斑驳,林中穿梭,片叶不沾身,是与在视野开阔处欣赏群山不一样的趣味。下午时分,温度达到一天最高,已经有若干疲惫不堪的跑者坐在路边休息。赛会也在能通车的路段,十分贴心的向跑者派发可食用冰块降温。
第四补给站在一个小小的古村落内,物资十分丰富,零食热食种类繁多数量充足。我一点不想碰固体食物,只是喝了点可乐,又吃了两三个能量胶,索取了一个冰袋放在帽子里,给脑袋直接降温;然后灌装少许水,谢过志愿者,然后匆匆出站。
第四个山头难度最低,下山的砂石路也比较平整,可以跑起来。只是此时我有些饿得心烦,竟然忘记了补充能量胶和饮水,体力下降影响了速度。在最后一个点,翻找背包发现还有剩余食品,这才后悔莫及!
最后的几公里,赛道回到景区的铺装路,只要能持续跑,就能继续追赶。偶尔见到的游客与居民会与跑者热情互动。
经历8小时9分24秒,我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第一个UTMB世界系列赛,比想象中慢一些,但是没有任何损伤不适,因此算是顺利圆满。看看身上,已是十分富有临汾本地的乡土气息;不知道沾了多少黄土。回到宾馆,涂抹两次沐浴露洗澡,毛巾的颜色才算恢复正常。
晚饭后随手一查,竟然跑进了性别前14%,总排12%,甚是意外惊喜。
也许有人抱怨“比赛环境枯燥”,其实我觉得每个地方的比赛都有各自鲜明特色。比如,近年来,吕梁山深处的植被修复与华北豹大型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成为环保圈的热点话题。2023年至今,环境部门已经多次在临汾的吕梁山深处确认发现华北豹的踪迹,而且不只是一只。
当我们远眺群山时,也许不一定哪个山头、哪片林子里就藏着行踪诡秘的自然界“锦衣猎手”,以及它的猎物。当然,比赛的赛道为了安全,肯定是不能太接近藏着大型动物的林区。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合理发挥对大自然的想象力。
✅ 观察思考
1. 流程服务
补给站与物资检查
赛前赛后流程相当明确,基本不会因为指示牌不够显眼而绕路误时。
赛中的路标十分清晰,补给站内物资码放整齐,品种多样,数量管够。
工作人员相当热情且高效。
表面呈现背后,一定是花时间费力气的里子内功。云丘山by UTMB的运营细节,体现了作为老牌成熟赛事的底蕴
2. 配发物品
参赛包与完赛包内容极其丰富,可谓是宠粉级别。“彩蛋”包括但不限于一套完整的硅胶餐具、5斤袋装面粉(回家自制刀削面的原料)、一份沐浴露(寓意为接风洗尘)、一套完整的户外急救包(两卷弹力绷带、一卷三角绷带、镊子、剪刀等)。
这些彩蛋,既代表山西人的热情好客,又有实用价值。
3. 跑者素质
肉眼所见,山里新鲜垃圾的数量极其有限,主要是可使用冰袋的外包装与能量胶包装。野外越是干净,这些废弃物就越是刺眼。个人精力有限,只能捡拾若干,带到补给站,丢进垃圾桶内。
根据上述观察,50公里项目,8.5小时以内完赛的绝大部分人,环保意识,配得上比赛的名气。
为了维护大赛口碑,让当地群众更加支持长久运行,希望赛会通过举报加罚与物资精细化管理两方面入手,精益求精的好好管一管赛道垃圾。
颁奖瞬间
比赛落幕后,4月12-13日期间的退费补偿,以及4月18-20日期间的跑者好评,经过网络发酵,一起上了跑界热搜。
对“宠粉式营销”,笔者观点是,“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比赛多了,必然有不同的流派风格难度。赛会与跑者情投意合的双向奔赴,才是最圆满的缘分。
至于赛前遭遇重大不可抗力,“一个运营商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真诚面对受波及的跑友与合作商家,就是一个有道义的运营商,一个有担当的运营商,一个有益于越野跑长期发展的运营商。”
文赵小钊
图/云丘山 by UT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