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李易谦
  • 2025-04-24 10:35



《维度》,李易谦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编者按 前不久,在2025中国科幻大会上,青年科幻作家李易谦创作的《维度》获得了第三届科幻星球大赛科幻长篇小说金奖。这部作品讲述了四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它们是怎样被构思出来的?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贯穿古今的逸闻史料又是如何被发掘的?本报特邀作家本人撰文,道出其中奥妙。

《维度》采用了华语科幻中较为罕见的非线性叙事,通过四条风格迥异的故事线,描述了四个故事:重力消失后的生态苏醒、海滨小城的连环凶案、因纽特猎人重构阿波罗登月的历史、大宇宙时代人类的星际拓荒。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时空中,又逐渐交织,最终指向宇宙文明进化的真相。

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就是跟随各个角色,走进一段段故事和人生,如同玩游戏收集剧情碎片般,拼凑出宏大的完整图景。

“重力消失”设定源自梦境

如果某一天,重力突然消失了,会怎么样?

这个念头源自我2018年的一个梦境:突然失重,万物浮空,但空气没有逃逸,星球没有解体,万有引力还在发挥作用。奇妙的感受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一切成真?太空站里,宇航员就面对着类似情况,扩展到整颗星球,就意味着这颗星球有着类似太空站的特征。进一步推演,为何之前重力会存在?

以此为起点,我构建出了一个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新世界:生灵、建筑、河流甚至海洋,都漂浮在半空之中,阳光洒落,波光粼粼。孩子们身披斗篷,抓起衣角御风而行,掠过无边无际的空中之海。游鱼跃出水面为他们送行,失去重力限制的生物体型变得肆无忌惮,山般巍峨的巨鲸游弋在深海。目不可及的最深处,神秘的海中宫殿嗡嗡作响,发出诡谲莫测的光。

曾被用来解释万物的科学经受挑战,匪夷所思的现象仿如天启,泛灵论大行其道。鼓着眼球的巫师、莫名出现的“诅咒”、无人涉足的“地底世界”……孩子们的冒险之路由此展开,这个世界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奥的宇宙秘密。随着探索的深入,孩子们逐渐触碰到了现实维度之外的真相。

海滨小城凶案有原型

20世纪80年代末,我曾听说过一起连环凶案,几名毫无关联的受害者被杀害分尸。我小时候听这个故事时,被吓得夜不能寐,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爱上了推理小说。

我以这个案件为基础,创作了作品中的海滨小城连环凶案故事:数十年后,凶手再度作案,此时一个年轻秀气的“名侦探”与参与过旧案侦破的老刑警搭档,顺藤摸瓜追查案件,最终揭露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真相……

这样经典的设计还能吸引人吗?“基于真实案件改编”会不会让故事更显扑朔迷离?随海滨小城的咸湿海风飘散的线索指向阴影角落,最终将两人也拖下水的时刻,是谁在暗中观察,又是谁在拼死挣扎?一个个疑问引着我写下去。

融合因纽特人“月男”传说

在上述两条故事线里,会出现许多传说中的“超自然”形象。这些故事的讲述者,是因纽特人,也就是人们更熟知的爱斯基摩人。

2018年,我机缘巧合读到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因纽特传说中有一个角色叫作“月男”,它是个宇宙人,住在月亮上。这让我十分惊讶,不禁想起了中国神话传说“吴刚伐桂”,因纽特人也有类似的传说?

因纽特人仿佛成了一种象征“符号”,他们的存在似乎是为了证明“人类能在极寒环境中生存”。然而,那篇论文让我重新认识了因纽特人。顺着这个线索,历经周折,我又在一个小众网站上找到了一本相关的书:18世纪末,一名丹麦传教士到因纽特部落传教时,记录下了53个宝贵的传说故事,并集结成册。因未公开出版,这些传说故事很艰难地流传至今。

阅读过程中,我再次惊讶地发现,在这些传说故事里,因纽特人已经认定存在外星生物、地球是圆的、从宇宙回望地球会看到一个黯淡蓝点……这简直就是科幻小说的天然素材宝库。继续了解,我被因纽特人的坚韧、乐观、契合东方哲思的理念所打动,也为他们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所遭受的种种不公而愤慨。

于是,在我笔下,一个形象出现了:孝顺、真诚但“愚笨”的因纽特青年邦克,从无尽冰原缓缓走出,跟随月男来到繁华都市,命运的轮盘转动,他阴差阳错地接触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改写历史……

如果金星卫星真实存在

1686年,法国天文学家乔·卡西尼宣称,他发现了金星的一颗卫星。之后不少天文学家都声称看到了它,有人甚至给出了详细的轨道、质量数据。可直到1764年,再也没有人见过它。

如今,太空望远镜、探测器等工具的观测结果都显示,金星根本没有天然卫星。这颗神秘卫星,在人类天文观察史上存在了数十年后,毫无预兆地消失了。

如果它真实存在会怎样?它真的是一颗卫星吗?或许是一种宇宙威胁。

于是,当年的“名侦探”提出了一个构想——建设“戴森球”,所需能源从金星收集。“拓荒者”们登上代表着地球最尖端科技的“邦克号”飞船前往金星,开启了计划的第一步:由内向外开采金星……

《维度》的创作始于一些细微的片段,但当它们在想象中碰撞交织,就孕育出了万千奇观。人们常说科幻是“未来文学”,但我认为科幻更应该是“本质文学”——它借助科学推演,不仅能探索未来,也能阐释过去和现在。重要的不是时间尺度,而是求真、求解、求本质的科学精神。

希望《维度》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贯穿古今的逸闻史料,能带给读者畅快的阅读体验,与角色一同踏上求真之路,追寻科幻文学的动人光彩。

(作者系科幻作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