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通讯员 封晓东 王慧

在第10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各单位团委组织开展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飞航青年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带来多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航天科普课,点燃崇尚科学、向往航天的“火种”。

活动中,33所青年志愿者张熙萌从“生活中的航天”出发,由浅入深引出“什么是航天”“浪漫的中国航天”“航天装备的领航员——惯导系统”等内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科普课程。


人类飞行器是怎么变得越来越圆润的?8359所青年志愿者李香雨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们回顾了飞行器各阶段的发展历程。志愿者现场为同学们提供了航模制作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制作航模过程中亲身探索飞行器。


159厂青年志愿者郭素彤为高中部同学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增材制造技术之旅”科普活动,生动讲解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志愿者们还带来了“手持3D扫描仪”,邀请同学们亲身体验增材制造技术的魅力。


306所青年科技人员朱振宇以《烟火里的尘埃:纳米气凝胶材料》为题,从材料应用背景、结构与制备、应用现状三方面,对气凝胶这种神奇材料进行了现场揭秘,并用几个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飞航捷迅公司青年志愿者宿志晨、张冬晨带来《航天机械与3D打印》科普课。志愿者将3D打印机带入现场,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原理与演变过程,并与同学们现场共同打印学习用品,使学生沉浸式感受先进技术。

后续,三院各单位团委将打造更多航天科普精品课程,组织更多飞航青年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网络,传播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