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成都民办教育迎来重磅动作——成都民办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市教育局联合高校及协会搭建智库平台,目标直指“擦亮‘优教成都’品牌”。
这个研究院可不是纸上谈兵,它下设理论、政策、实践三大中心,既要研究行业趋势,又要帮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堪称民办教育的“最强大脑”。
民办教育早已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如今拼的是特色化和质量内功。比如成都家长圈热议的新川外国语学校,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
这所学校不仅开设了扎染、刺绣、陶艺等30多门传统文化选修课,甚至还把课堂搬到了贵州榕江的“村超”足球场,带着学生和当地中学踢友谊赛,直接冲上热搜!
更让家长心动的是,新川的课程设计充满“小心机”。他们引入四川省陆校的射击射箭项目,学生在校内就能摸到专业训练器材,冠军教练手把手指导;扎染课的作品还被央视选中,成为全国传统文化示范课。
这种“玩着学”的理念,不仅让孩子爱上校园,还悄悄培养了审美和动手能力。
说到升学规划,新川的“1对1家校访谈”和生涯规划讲座让家长直呼“省心”!
学校不搞填鸭式教育,而是根据学生特点定制学习方案,甚至为高中生设计了分层走班制,强基班、西班牙语高考班等多元路径,让“偏科生”也能找到舞台。
难怪有家长调侃:“这里的孩子不是被卷,而是自己‘卷’自己。”
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成都民办教育将进入新阶段。未来,像新川这样的学校会更多——既有政策智库支持,又能灵活创新,用特色课程和精细服务打破“民办=高价低质”的偏见。
成都新川外国语高中校长秦智超曾提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
家长圈小贴士:如果你在纠结“选公办还是民办”,不妨关注学校的课程“软实力”。毕竟,能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爱上课堂的学校,才是真的“赢在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