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各类纠纷的妥善解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近日,一起涉及父女间的土地承包执行案件,在法院、村委会与派出所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达成和解,为类似纠纷的处理提供了典范。
多年前,因家庭原因,女儿被过继给他人抚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长大成人,她回到家乡,要求父亲归还属于自己的那份承包土地。由于土地对于农民而言,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承载着生活的保障与情感的寄托,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女儿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乾安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土地归女儿所有。然而,判决生效后,父亲因种种原因,始终未将土地交付给女儿。
土地纠纷无小事,涉农土地纠纷深刻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这是一起父女之间的纠纷,血浓于水的亲情若因此破裂将会是一家人的终身遗憾。受理案件后,执行法官主动前往了解情况。
面对这一执行难题,法官深知单纯的强制执行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父女间的矛盾,不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于是,积极联动水字村委会与水字派出所,三方决定携手开展调解工作。在此期间法官多次深入当事人家中,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从亲情伦理到法律法规,为双方进行细致地讲解与分析。村委会工作人员则凭借对当地情况的熟悉,以及在村民中的威望,从邻里关系、乡风民俗等角度,劝解双方放下成见。派出所民警也积极参与其中,从法律威严与社会秩序的层面,向当事人阐明拒不执行判决的后果。
经过三方多次不懈努力
父女俩终于被工作人员的诚意所打动
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表示愿意尊重法院判决
将土地交付给女儿
女儿也念及父女亲情
在土地使用的一些细节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最终
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这起亲人间的土地承包执行案件
在春耕前得以圆满解决
此次案件的成功执结,充分彰显了法院、村委会与派出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通过刚柔并济的方式,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又修复了亲情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下一步,乾安法院将继续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法治力量。
【松原中院欢迎您关注】
来源:乾安法院
初审:崔苍竹
复审:张加新
终审:李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