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时代需要一剂降温良药,那么由“汽车发明者”奔驰开出药方再合适不过了。

4月的上海,气温骤降与车展的热浪形成微妙对冲——正如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一边是狂飙突进的销量与资本狂欢,一边是续航虚标、安全隐忧与豪华降级的集体焦虑。

当行业在“卷参数”与“拼故事”中迷失方向,梅赛德斯-奔驰在品牌科技日上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用139年的造车标准,为狂飙突进的智能电动时代注入理性与优雅的“退烧剂”。

4月22日,上海车展前夜,奔驰品牌科技日如期而至,基于新平台、新技术、新产品三个维度,奔驰用“奔驰标准”+“中国速度”诠释了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新豪华”该是什么样子。

直击痛点,奔驰指明行业方向

目前,汽车行业仍存在续航与效率的博弈、安全与智能的冲突两大痛点,尤其是后者,已经成为当前消费者最大的“焦虑”之一,奔驰如何治愈“焦虑”,答案就在其发布的最新产品里。

品牌科技日上,奔驰全球首发了基于MMA平台打造的首款国产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在这台车上,我们能清晰看到奔驰是如何解决行业痛点的。



比如续航与效率的博弈,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搭载了85kWh的电池,而其续航里程达到了CLTC工况下惊人的866km,百公里综合能耗仅有10.9kWh,电池到车轮的能量转化效率高达93%。

这组“标准”数据已经足够惊人了,但新车极限情况下的表现更加优异,全新纯电长轴距CLA高环单次充电测试最长距离可以达到1071km,百公里电耗降至8.26kWh;高速恒速测试距离(120km/h巡航)也可以轻松跑完572km,解决纯电动车不敢跑高速的“痛点”,让用户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至于补能焦虑,奔驰自然也想到了,新车直流快充功率可达320kW,充电10分钟可以补充370km续航,足够满足日常通勤和长途出行需求。跟行业目前的超快充比起来,或许奔驰的充电功率并不出彩,但一来这样的充电速度已经足够满足日常使用,二来这显然才是更兼顾电池健康和安全的做法。



说到电池安全,最近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发布成为了行业热点,新国标将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升级到“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要求大幅提高,被称为“史上最严”。

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而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的热稳定性已经满足了新国标的要求。换言之,“奔驰标准”远超行业平均标准,甚至比“史上最严”的新国标还要严苛。

因此对于安全与智能的冲突,奔驰的方案很明显以“安全”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再去打造“智能”体验。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搭载了奔驰“最强大脑”——自研MB.OS全新架构,并在智能座舱方面与豆包AI大语言模型合作,做到更懂中国消费者,更善解人意。

智能驾驶方面,新车搭载的MB.DRIVE驾驶辅助系统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单颗算力达254TOPS)和端到端大模型,被定位为安全好用的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具备车位到车位的实力,而且奔驰的“车位到车位”不是口头说说,也不是让用户去做“小白鼠”,而是中国研发团队基于真实交通环境进行测试,充分验证后才分批开放,做到“开一城、测一城”,确保自用户能使用这个功能起,它就是安全好用的。



在奔驰的标准里,激进但缺乏充分安全验证的黑科技绝不是豪华体验该有的。

从奔驰在上海车展发布的内容不难发现,“奔驰标准”贯穿始终,而这不只是一套成体系的标准,更是企业的“三观”。作为“汽车发明者”,在面对行业转型变革的冲击时,奔驰或许有困惑,但从不迷茫,因为穿越过数个周期的奔驰自有“豪华之道”。

重塑豪华,奔驰终结无效内卷

当前行业的另一大痛点是科技感与豪华感的割裂,不少高端车型都很擅长堆砌智能科技配置,但却做不好豪华体验,这方面毫无疑问是奔驰的强项,在Vision V概念车我们可以一窥奔驰的解题思路。

这台概念车基于奔驰VAN.EA纯电架构平台打造,是奔驰对未来出行的前瞻构想,以“私享贵宾厅”为理念,融合豪华空间、专属尊享与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数字体验,将重新定义私人豪华MPV。Vision V概念车将于2026年量产,并将启用全新命名——梅赛德斯-奔驰VLS和梅赛德斯-奔驰VLE。



当前,豪华MPV市场非常火爆,但市面上的车型依然很传统,更多只是对传统MPV车型的智能电动化改造,智能科技配置的大量堆砌,与豪华感体验的缺失,形成了鲜明对比,让豪华变得浮于表面且缺乏温度。

基于此,奔驰在Vision V概念车上展现了其对于科技感和豪华感的精准掌握,后座的头等舱级独立座椅,具备4种模式,满足出行的各种乘坐需求,但造型却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厚重座椅样式,而是采用了优雅经典的休闲躺椅样式,Nappa皮饰搭配白色丝光绸缎以及胡桃木饰件,让人仿佛置身于夏日沙滩。



细节见功底,仅这一处细节就足以证明,奔驰对于豪华体验的理解远超行业,而这感性的一面才是中国智能电动车时代最为稀缺的。

深耕本土,奔驰坚定“做多中国”

除了“奔驰标准”,奔驰高频提到的另一个词是“中国速度”,这既是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是其对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链的积极拥抱。

在奔驰品牌科技日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再次强调,中国是奔驰的“第二故乡”,奔驰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布局正在从“在中国,为中国”发展至“在中国,为全球”的全新阶段。

3月下旬刚刚来过中国参加高层发展论坛的康林松,隔了不到一个月就再次来到中国,这一行动本身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奔驰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而品牌科技日上中国研发团队的高调亮相,也能证明奔驰对中国的重视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过去十年,奔驰在华投资超1000亿人民币,研发团队扩展至2000人。去年9月,奔驰再次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用来丰富其乘用车、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就是这一投资开始落地的标志。

目前,奔驰已经在中国市场形成了北京+上海的“创新双擎”研发布局,这让奔驰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创新生态和供应链,以“奔驰标准”实现“中国速度”的创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上的MB.OS全新架构、智能语音交互、MB.DRIVE驾驶辅助系统等数字化功能,均由中国团队参与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以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为开端,奔驰即将在中国市场展开一波强大的产品攻势,到2027年,奔驰将在中国市场推出7款专属车型,它们将是检验奔驰本土化耕耘深度的最佳样本。

时代变迁中,抓住不变的本质规律是穿越周期的最佳方式,而豪华的本质是持续引领时代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持续引领”不仅仅是每一个阶段、每一年、每一项科技都是市场最领先的,更是始终能够为每一个时代的发展指明方向,始终能在时代变革的混乱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百年造车没有捷径,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这番表态是“汽车发明者”对百年造车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新时代的庄严承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