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李女士,长期面对电脑,喝奶茶。最近三个月反复干咳,CT查出5mm肺结节。
像她这样的情况在门诊每周都会遇到——不抽烟不喝酒,体检却突然冒出结节。
这类患者常追问同样的问题:我作息规律也没大病,怎么就长结节了?
今天,宏韵中医邀请到肺病专家黎同明主任,来给大家从中医角度上聊聊为什么会突然长结节?大家先帮忙点赞 转发 关注。
结节不是凭空出现的。从中医角度看,长结节多与三个关键病理因素相关:
1、气机郁结
焦虑、熬夜、久坐直接导致肝气郁滞。肝属木,肺属金,长期气郁不畅,在体内凝结,便为结节埋下隐患。
这种体质的人常有咽喉异物感、胸闷叹气、经前乳房胀痛,正是肝郁气滞的典型表现。
2、 痰湿困肺
每天超过8小时久坐,加上高糖高脂饮食,会让脾胃运化失常。堆积的痰湿随气机升降,最容易滞留在肺脏形成结节。
这类痰湿体质人群往往舌苔厚腻、大便粘马桶、下午容易犯困。
3、气滞血瘀
气滞和痰湿持续发展,就会形成血瘀体质。CT显示的结节阴影,在中医看来就是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的包块。
患者常伴随舌下静脉曲张、经血暗紫有血块。
前面提到的李女士就是典型病例。CT显示右肺5mm磨玻璃结节,伴随咽痒干咳、入睡困难。
舌诊见舌边尖红、苔白腻,脉象弦滑。辨证属肝郁气滞兼痰湿困肺。
黎同明主任开方:柴胡、白芍、枳壳、浙贝母、夏枯草、茯苓、丹参、甘草,并叮嘱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方子里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养血、枳壳理气宽中、浙贝母化痰散结、夏枯草清肝散结、茯苓健脾祛湿、丹参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通过「疏肝气-化痰浊-通血络」三重作用,既解决根本病机,又针对肺结节进行软化消散。
李女士用药一个月后,干咳症状消失,复查CT显示肺结节缩小至2mm。
防治结节的核心是疏肝理气,平时少生点闷气,别把压力攒成“炸弹”,让气血顺畅地流动起来,身体的结节也会慢慢消散。
最后提醒: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具体的用药和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大家,记得点赞、收藏、关注、转发给身边的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