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稼穑之歌》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学生艺术团戏剧团(行知剧社)根据曲周“改土治碱”“科技小院”等重要历史故事创作的校史剧。它通过戏剧形式,生动再现了农大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旨在展现农大人在改土治碱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贡献。

2017年,《稼穑之歌》一经亮相即斩获了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戏剧节金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及优秀男演员奖;201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奖”;2024年12月,农大学生艺术团戏剧分团联合国家话剧院、北京电影学院的资深导演对该剧进行了改编与复排。新版《稼穑之歌》登上舞台后,再次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并入选2024年北京市“京”彩文化十大原创精品项目。


剧情概述:双重叙事的时代交响

《稼穑之歌》通过两段故事的并行演绎,展现出农大人“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一几十年如一日的初心与使命。一代代农大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铸就了新时代农大青年挺膺担当、奋楫笃行的昂扬精神。

(第一段)20世纪70年代:以1973年农大师生奔赴河北曲周改土治碱的真实故事为背景,通过“张庄夜话”“五支渠抢险”“农民大学创办”等关键场景,刻画了夏守耕、华怀中等老一辈科学家“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的奉献精神。通过“刮金板”与“米粮川”的冲突、治碱专家与村民从对立到携手等情节的戏剧张力,展现了农大人以科学破局、以赤诚为民,最终将“盐碱地”变为“米粮川”的非凡壮举。

(第二段)新时代:描绘了新一代农大师生在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设立科技小院,将科研成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书写农大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剧目讲述了农大科技小院研究生向阳通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实践经历,实现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的巨大转变的故事,体现了农大师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主创名单:

导演:刘思萌

指导老师:邢雨凝 汪子钧

编剧:郭纬纶 吴嵩 邢雨凝

舞台监督:丁煜

道具:谭欣悦

宣传:顾凯怡

场记:李晨

策划:金琳淳佟欣儒 武时州

音乐音效:李刚

主要角色:

20世纪70年代:

夏守耕—农大土壤学教授,治碱专家组组长

华怀中—农大教授,治碱专家组成员

王耘—农大土壤学讲师,治碱专家组成员

许若水—夏守耕妻子

张贵—张庄村村支书

张太—张贵妻子

柱子—民兵队长

栓子—民兵队员

新时代:

向阳—农大研究生,前衙村科技小院学生

陈月—农大研究生,向阳学姐

曹帅—农大研究生,向阳学长

郭金香—前衙村村主任

李奕山—前衙村村民,种植好手

作者: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