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地区再度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焦点,美国主导的“肩并肩”美菲联合军演高调展开,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借势驶入印太,多国军事力量在南海集结。
面对他国的不安好心,中国则是以“软硬兼施”策略进行应对的,不仅在外交与军事层面强硬反制,更在区域合作中赢得越南、印尼两国的战略支持,为破解外部施压提供新契机。
美方主导军事威慑的“双线压力”
4月21日启动的“肩并肩”军演,虽规模较去年缩减2000人,但1.4万士兵、战机军舰的部署仍显强硬,演习选址吕宋岛及距台湾仅99公里的巴丹群岛,暴露美国试图在南海与台海制造联动效应的野心。
以及对方以“强化联盟威慑”为名,实则暗藏美国在亚太地区制造“双线压力”的深层意图,从演习首次组织的“全面战斗测试”到多国兵力联动,美方正通过军事捆绑与地缘操弄,为南海与台海方向同时制造紧张氛围,加剧地区安全风险。
此次演习首次实施“全面战斗测试”,涵盖的内容以及实战化行动,都在表明美军正通过指挥所带实兵、实装演练,检验从计划制定到火力投送的作战全链条,暴露其将菲律宾作为军事冲突前哨的意图。
美军陆战队第3濒海作战团快速部署吕宋岛,演练跨岛链机动能力;陆基反舰系统与“堤丰”中导系统构建多层次打击网络,直指南海关键水道,此类装备部署不仅针对海上目标,更暗示美方在台海潜在冲突中的介入准备。
演习将巴拉望岛列为重点区域,并在南海12海里领海以外实施海上联合航行课目,此类行动既为菲律宾在南海争议中“壮胆”,又试探中国维权底线,企图制造“灰色地带”冲突。
同时此次的演习中,首次引入澳、日等盟友参演,并邀请19国观察员,意图通过多边机制扩大军事威慑影响力。
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积极参与,英国更以“捍卫国际秩序”为名派遣航母,实则配合美国对华战略围堵,美方此举,既是对中国近期关税反制的军事回应,亦是为中期选举营造“强硬”姿态。
但这种“拉帮结派”行为,本质是将地区安全议题工具化,为美国地缘政治私利服务。
英国经济诉求与军事行动矛盾凸显
在经济层面急于参与中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计划的英国,却在军事上高调介入南海,这一“双标”行为折射其深层困境。
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首次远航太平洋,英国此举堪称“世纪豪赌”,借美国“印太战略”东风,试图在南海刷存在感,重振“日不落帝国”余,然而航母打击群远离本土、战斗力存疑,更多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威慑。
脱欧后贸易边缘化加剧,英国急于寻找新的地缘政治支点,将南海视为展示“全球英国”影响力的舞台,试图通过附和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维系国际话语权。
因此既需中国市场纾解经济压力,又借美国“印太战略”刷存在感以维持国际影响力,然而这种“对冲”策略本质脆弱,若过度挑衅或引发中方反制,其经济诉求恐成泡影。
英国当前的南海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若继续升级军事行动,将面临经济反噬与外交孤立,若退守观望,又恐失去“印太玩家”身份。
这一矛盾本质上是其全球影响力衰退与维持帝国幻想的认知失调,暴露出后殖民时代英国外交的迷茫。
但是从长远来看,英国需在“务实经济合作”与“意识形态对抗”间做出抉择,唯有摒弃冷战思维,回归多边主义框架,平衡安全关切与经济利益,方能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真正维护自身利益。
南海不是英国的“后花园”,而是全球共同利益之海,英国若执迷于军事冒险,最终只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加剧其经济与战略的双重困境,理性对话与合作,才是破解矛盾的唯一出路。
中方“双轨制”应对
而面对外部军事压力,中国则展现出了“攻防兼备”姿态,外交部严正驳斥美菲挑衅,解放军南部战区持续强化南海巡航,火箭军反舰导弹体系更形成对美航母的绝对威慑。
面对挑衅,中国国防部明确表态捍卫主权,解放军亦通过山东舰航母编队穿越巴士海峡、055大驱西太巡航等行动,展现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与实力。
专家指出,中国需强化区域外交斡旋,推动构建“南海行为准则”,同时提升军事威慑能力,打破外部势力的战略围堵。
与此同时,中国深化与越南、印尼的合作,通过北部湾联合巡航、2+2部长级会议等机制,在南海问题上获得区域大国支持,这一策略不仅瓦解了美国“以东盟制华”的企图,更推动南海问题重回“区域内部解决”轨道。
越南在寻求中国高铁援助的同时,仍提交南海划界申请,印尼则在平衡中美间选择与中国深化合作,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实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策略。
既不愿完全倒向美国,亦需借助中国发展经济,通过“有限合作”换取战略空间,而中方以“合作-反制”两手策略,既推动区域共赢,亦明确划设红线,迫使相关国家审慎权衡挑衅代价。
美菲“肩并肩”军演本质是霸权国家操纵的军事操弄,其将地区安全置于大国博弈的“赌桌”之上。
维护亚太和平稳定,需要区域内国家保持战略清醒,警惕军事同盟的对抗性升级,共同构建基于平等对话的安全架构,唯有摒弃零和思维,方能真正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
结语
当前南海局势呈现“军事威慑与区域合作”双线角力,美国虽纠集多国刷存在感,但中国依托火箭军反舰体系与区域经济纽带,已构建起不对称战略优势。
随着越南、印尼等国的务实选择,美国“拉帮结派”策略逐渐失效,未来南海或将成为“体系对抗”与“区域共识”的试验场,而中国“以合作促稳定,以实力保主权”的策略,正为破解地缘困局提供新范式。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