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孟买商业峰会上抛出了一句重磅话:中国的发展之所以比印度好,主要是因为有西方国家的帮助。这

话一出口,立马在国际上炸开了锅。有人觉得他说得有点道理,有人觉得这是在甩锅。



苏杰生为啥这么说

先说说苏杰生这个人。他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资历老得很,之前当过印度驻中国和美国的大使,2019年才坐上外长这把交椅。

这次在孟买商业峰会上,他面对一堆商界大佬,聊起了中印发展的差距。他提到,西方国家几十年来一直在支持中国,给钱、给技术、给市场,而印度却被晾在一边。

他的原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西方“捧中抑印”,让中国占了先机。

苏杰生还点了三点原因:

西方偏心:他说西方国家老把中国当重点扶持对象,各种资源都往中国倾斜,印度只能吃剩饭。

历史包袱:英国殖民统治把印度的经济基础搞得一团糟,中国虽然也挨过打,但主权没丢得那么彻底。

起点不同:印度1947年独立时,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都比中国差一大截,起步就慢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诉苦,但仔细想想,总觉得有点儿酸溜溜的。难道中国发展快就全靠西方?印度落后就全是历史问题?



中国的发展是怎么来的

说到中国的发展,那真是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逆袭故事。1978年改革开放是个分水岭,从那以后,中国经济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

政策牛在哪里

中国能发展这么快,核心还是政策给力。改革开放后,中国搞市场经济,鼓励外资进来,建特区、修路、盖厂房,硬是把经济盘活了。

比如深圳,当年就是个小渔村,现在成了国际化大城市,这不就是政策红利的活例子吗?还有,中国政府特别会抓重点,集中力量搞基建、发展制造业,这都是经济腾飞的底子。

西方国家帮了啥忙

当然,西方国家也确实在中国的发展中插了一脚。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和技术是稀缺货,西方企业带着钱和技术来了,帮中国建起了不少工厂。

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在中国搞代工,德国大众教中国造车,这些都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

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中国平均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笔大钱。

但要是说中国全靠西方,那就太夸张了。西方帮忙不假,可中国的自主能力也不容小觑。比如华为的5G技术,那是自己研发出来的,西方还封锁呢。

再看看高铁、北斗导航,这些都是中国自己憋出来的大招。西方技术是助推器,但发动机还是中国自己造的。

全球化这股东风

中国发展还有个大背景,就是全球化。中国抓住了机会,成了“世界工厂”,出口量蹭蹭上涨。但全球化也不是只有甜头,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贸易摩擦也一直没停过。

比如,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还有最近的中美贸易战,说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既合作又防着。

印度为啥老是掉链子?



反过来看印度,发展速度确实慢了一拍。印度1947年独立后,走的是混合经济路线,政府管得太多,市场没放开。

直到1991年经济危机,才被迫搞改革,可惜步子迈得不够大。

政策有点拖后腿

印度早年的政策,像是给经济上了个紧箍咒。比如“许可证制度”,企业干啥都得政府点头,效率低得要命。

还有一大堆国企,效率不高还老亏钱。改革后虽然好点了,但官僚作风和腐败问题还是没解决干净,拖慢了发展速度。

社会问题不小

印度还有一堆结构性问题,种姓制度、宗教冲突、文盲率高,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种姓制度让底层人翻身难,教育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城市精英手里。

数据显示,印度农村的识字率到现在还有不少地方不到50%,这怎么跟中国比?

基础设施拉胯

再看看印度的基础设施,简直是硬伤。路修得不好,电经常断,港口效率低,这些都卡住了经济发展的脖子。

比如,印度火车老是超载,交通堵得要死,货运慢得像蜗牛,这哪能跟中国的高铁比?



中印差距有多大

光说不练没用,咱们拿数据说话,看看中印到底差在哪儿。

经济实力

GDP总量:2023年,中国GDP大概18万亿美元,印度才3.5万亿,差了5倍多。

人均GDP:中国1.2万美元,印度2500美元,还是差得远。

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占GDP的27%,印度才14%,工业化水平高下立判。

科技水平

专利数量: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160万件,印度才6.6万件。

研发投入:中国占GDP的2.4%,印度只有0.7%,创新能力差距明显。

教育基础

识字率:中国96.8%,印度74.4%,基础教育普及度不一样。

高校质量:中国有清华、北大这种顶尖大学,印度有IIT(印度理工学院),但教育资源分配太不均。

这些数字摆在这儿,中印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国际社会怎么看中印

中印两国的竞争,国际社会也看在眼里,态度还不一样。

西方国家对中国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中国市场大、劳动力多,恨的是中国崛起太快,威胁到了老大的地位。

所以,西方既跟中国做生意,又搞“小动作”,比如技术封锁、关税壁垒。

印度呢,因为是“最大民主国家”,西方挺喜欢拿来跟中国比。近年,美国、日本拉着印度搞“印太战略”,想让印度当个抗衡中国的棋子。

但印度的经济表现实在不够硬,西方投资也就不敢下太大本钱。

中印是邻居,既能合作也能掐架。中国在南亚推“一带一路”,印度有点儿紧张。但在气候变化、反恐这些事儿上,两国也有共同利益。

未来怎么走,还得看双方能不能放下成见。

展望未来,中印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中国发展快,但问题也不少。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地方债务,这些都是拦路虎。接下来,中国得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把这些坑填平。

印度有啥优势呢?人口年轻、市场大,要是能把政策搞好、社会问题解决一点,潜力还是有的。最近,印度政府推“印度制造”,想学中国吸引外资,能不能成还得看执行力。

中印关系好坏,直接影响亚洲格局。两国得学会沟通,别老盯着边境那点事儿吵,合作空间其实挺大的。

苏杰生这话,半对半不对。西方国家确实在中国发展中帮了忙,但中国能走到今天,靠的是自己的政策和努力。

印度落后,有历史原因,但政策失误和社会问题才是真瓶颈。与其抱怨西方偏心,印度不如好好反思自己。中印差距摆在这儿,未来还得各凭本事。

发展这东西,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