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京报网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抵达印度开启4天访问,而就在同一天,印度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征收12%临时关税,此举被普遍认为主要针对中国。这一“巧合”背后,似乎印度正配合美国,欲在经贸上对中国施压,然而,印度真能如愿以偿吗?

先来看看美印近期的互动。美国在全球挥舞关税大棒,尤其在中美贸易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试图拉拢更多盟友来制衡中国。印度,因其在南亚和印太地区的地缘位置,成为美国眼中可争取的对象。万斯此次访问,身负多重使命,首要便是加速推进美印贸易协定的达成。今年2月莫迪访美时,双方宣布达成《美印21世纪协定》,目标宏伟,计划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从当前约1300亿美元提升至5000亿美元,这背后除了经济利益,更有着美国想借印度之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削弱中国的考量。



莫迪、万斯(资料图)

再看印度这边。印度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征临时关税,理由是保护国内钢铁制造商免受进口激增影响,确保市场公平竞争。数据显示,在2024/25财年,印度连续第二年成为成品钢净进口国,净进口量达950万吨,创9年来新高,中国是其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印度钢铁企业此前一直呼吁政府提高进口关税,此次政策调整看似是对国内产业诉求的回应。但不可忽视的是,印度选择在万斯到访当天宣布这一举措,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或许是想借此向美国示好,在后续美印贸易谈判等合作中获取更多利益。

然而,印度此举想要逼中国低头,可能性微乎其微。从自身产业角度看,印度制造业长期存在诸多问题。自2014年莫迪政府启动“印度制造”计划以来,十多年过去,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从15%下滑至11.6% 。当下,印度物流成本高达GDP的14%,熟练劳动力占比仅23%,工业用电缺口达15%。



万斯(资料图)

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工人短缺、能源供应不稳等问题严重制约制造业发展。以电子消费产品代工领域为例,虽然印度承接了苹果等企业部分代工产能,今年3月苹果供应商从印度出口的iPhone金额较一年前几乎翻番,但iPhone 700多个零部件中90%依赖中国供应链,印度更多扮演的是“组装”角色,难以真正形成完整、自主的产业链。

从贸易角度而言,印度对中国市场也有着一定依赖。印度在一些关键原材料、中间产品等方面,离不开从中国进口。若因单方面贸易政策调整引发中方反制,印度相关产业将受到冲击。并且,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的当下,印度试图通过配合美国来重塑全球供应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非易事。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广阔的市场,这是印度短期内无法企及的。



钢材(资料图)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印度一直试图在各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此次在钢铁关税等问题上紧跟美国步伐,可能会破坏其长期以来苦心经营的外交平衡。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致力于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各国开展平等互利合作,中印之间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印度应认清形势,避免被美国当枪使,在经贸合作等问题上,基于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与中国对话,而非采取单方面施压的错误举措。否则,印度最终可能不仅无法实现自身利益诉求,还将在国际合作中陷入被动局面,失去更多发展机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