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近日,江苏镇江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迎来重要开篇——首期职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江苏省镇江船厂启动。培训班创新采用“线下实操+云端共享”模式,为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全天候创新课堂”。
本次培训紧扣全市“876”创新引领工程部署,以“激活创新引擎·培育镇‘匠’力量”为主题,80名来自船舶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劳模工匠、技术骨干组成首批“创新种子”。区别于传统培训模式,此次课程设置实现“三个首次突破”:首次构建“现场授课+云端回看”双轨体系,首次建立“问题采集—定制课程—跟踪指导”闭环机制,首次组建由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的“匠师团”。
“专利申报不是科研院所的专利!”在首场《专利挖掘与申请实战指南》课程中,江苏大学知识产权专家陈佳佳以船厂龙门吊改造案例切入,现场拆解“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创新价值”三维模型。同时,解析知识产权分类、专利申报策略及风险防控要点,特别针对基层职工常见的“五大认知误区”展开深度剖析:从“技术含量必须高大上”的迷思,到“软件产品不能申报专利”的误解,通过“问题导向+解决方案”的互动教学,帮助学员建立“人人皆可创新”的思维范式。
此次培训同步开通“镇江工匠学院”云平台,课程视频点击量首日突破1000人次。
镇江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将实施“十百千万”计划:组建十支劳模助企服务队,创建百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千场技术攻关活动,带动万名职工参与“五小”创新。此外,今年下半年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等领域开设专题培训,完善创新成果“发现—培育—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江苏工人报通讯员 戴秀丽 陈雷)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