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举行。经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入选。
仙居下汤遗址
发掘情况如何
和小布一起了解
仙居下汤遗址
仙居下汤遗址位于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遗址坐落在灵江上游一处盆地中央的自然台地上,高出周边农田1~2米,东西临水,南距灵江约2公里。
下汤遗址位置图
下汤遗址近景(由西向东)
遗址发现于1984年;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勘探;2018年,进行正式考古发掘;2023年,纳入“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课题,目前累计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
主要收获
以及价值与意义
历年的工作表明,下汤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遗址绝对年代约BP9300~BP4000年。
遗址中心地层剖面
仙居下汤遗址通过四个年度2250平方米的发掘,揭示了距今9000年前上山文化中晚期中心台地、外围人工土台、环壕的三重聚落结构及其动态发展过程。中心台地和外围人工土台上遗迹丰富,有房址、“器物坑”、灰坑、墓葬、食物加工场、红烧土广场、沟渠、道路等遗迹,全景式呈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聚落形态和结构。
遗址平面示意图
红烧土广场遗迹(由南向北)
外围人工土台对应于基本的社会单元,这些社会单元围绕中心台地分布。这一聚落形态和结构,以及上山文化晚期高等级墓葬的出现,更新了对新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结构的认识。
外围北部人工土台与器物坑(由南向北)
出土上山文化时期植物遗存
上山文化典型器物
仙居下汤遗址丰富的多学科研究成果,将为全面了解上山文化的环境、技术、生业经济、社会、观念与行为,复原和重建早期稻作农业社会提供学术支撑和方法论范例。
仙居下汤遗址纵贯新石器时代的始终,确立和完善了本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是我国南方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对一万年文化史、一万年文明起步的重要实证。并且,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普遍不明晰的学术背景下,下汤为研究早期农业社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样本。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文博中国、浙江考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