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在大理,世代生活着20余个民族。春看百花,夏吃“一掌雪”,秋品核桃,冬食冻鱼……不同节气到来时的“仪式感”、生活方式,背后折射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也承载每个大理人浓浓的乡愁,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24节气·看大理】,将大理的饮食、风景、人文风貌等与诸位共飨,展现大理区域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网络正能量。

二十四节气

串起时光流转的诗行

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

二十四节气之——

谷雨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这个时节 既是春天的谢幕 亦是茶农与时间的深情对望 采一叶春意,藏一盏春香 方不负这最后的春光 图源:“微南涧”微信公众号 漫山茶园泛起翡翠色的涟漪 一片片嫩芽 在茶农的指尖跳跃,落入竹篮 那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 茶农们穿梭于茶园 忙碌的身影与翠绿的茶树 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 今天,跟随小布的脚步 一起走进云雾缭绕的茶山 大理与茶 大理种茶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感通寺周围便开始种茶了,后来感通茶还成为了云南的历史名茶之一。“其條色均匀,芳香馥郁,滋味醇正,隽永绵长,是饮茗中之上品”,与感通古寺同辉的感通茶,是云南禅茶文化的见证。 大理州是云南普洱茶重要原料茶种“大理茶”的命名地,是云南省海拔分布最高的茶叶生产区,生态环境优异,茶叶品质优良,茶多酚含量30%以上,氨基酸含量3%以上,是高档绿茶、白茶、红茶的优质原料产区。通过努力,全州茶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适志宏 摄 走进位于南涧县公郎镇无量山藏茶谷核心区的罗伯克万亩生态茶园,清新的茶香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茶树层层叠叠,宛如大地的绿色绸缎,沿着山势蜿蜒起伏 ,与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融为一体。嫩绿的新芽在晨光的轻抚下,闪烁着点点微光,每一片都饱含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南涧县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省优质无公害茶叶基地县、大理州茶叶主产县,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 2024年底,全县共有12.09万亩高山茶园,茶叶企业9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17个,种茶农户2.6万户10万人,实现茶叶总产量9300吨,茶叶综合产值22亿元。 走进巍山县青华乡高山茶园,梯田式的茶山铺满绵延的山势。青华乡是大理州8个茶叶生产重点乡镇之一,种植有云南大叶茶、铁观音、乌龙茶等品种。随处可见的采茶人和茶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世外茶园”画卷。

图源:巍山县融媒体中心

好山出好茶,云龙县的茶树在团结、宝丰、功果桥等乡镇都有种植,生态茶园面积达3万多亩。

图源:“畅游云龙”微信公众号

在云龙县功果桥镇汤邓村乌龟石生态茶园,层层叠翠的茶树如碧绿的阶梯铺展在山坡上,清脆的鸟鸣声在晨雾缭绕的茶垄间回荡。这里的茶不使用化肥农药,采下的鲜叶当天就送到茶厂加工。近年来,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和销售渠道拓展,乌龟石茶叶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2024年产值达25万元。

云龙县大栗树茶园基地,坐落在澜沧江上游东岸的云雾山中,海拔2200米至2500米之间,北邻沘江,西、南两面临澜沧江,“地偏人难到,山多易生云”,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创造了“高海拔、低纬度、暖气流、温差大、多云雾、漫辐射、采期短、休眠长、物丰富、雪封园”的理想茶叶生长环境。

在那里,每一杯茶,都是一次与云雾相拥的心灵之旅。

在永平,有一片令人向往的博南山茶园。它位于澜沧江畔、博南山北大坪坦村,万亩无性系良种佛香茶连片生长,突破种植的海拔极限,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茶园”“全国最大佛香茶园”。

范军 摄

2400米海拔的佛香树叶,既是茶叶的坚韧,更是农科人的坚守。2004年之前,这里的村民还依靠种植苦荞、玉米和萝卜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自茶树种子在此生根发芽,“小叶子”摇身一变成为“大产业”,带动本村及周边300户90%以上人口从事茶叶生产,高山生态茶产量连续多年超过250吨。大理州农科院发挥专业优势,牵头制定一系列地方和企业标准,为特色产品打造提供专业指导。


范军 摄

经过20年创新探索,这里从最初只加工绿茶,到研制红茶,再到普洱茶、白茶、黄茶、青茶等细分品类,新产品不断涌现,效益逐步提升,“茶之惠”在这片曾经的高寒山区,写下了最壮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数读大理

大理州目前共有茶园面积26.29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2.09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6.2万亩;2024年毛茶总产量达13308.36吨,实现农业产值8.03亿元,全州茶农人数14.75万人,茶农纯收入6.06亿元。南涧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2023年度茶业高质量发展县域”和“2024年度茶业重点县域”。


适志宏 摄

近年来,大理持续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实施古茶园、古茶树保护项目,对古茶园进行保护及品牌建设。2024年,南涧有两座古茶山被写入《中国108座古茶山》书籍。

下关沱茶、白族三道茶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的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中华老字号”1个,涉茶地理标志4个。南涧县人民政府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共建南涧无量山白茶研究中心、云南白茶研究院。“南涧绿茶”入选2024年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共品牌,并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南涧高山白茶”入选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第九届亚太茶茗大奖赛中,4个白茶、1个乌龙茶产品获特别金奖,3个产品获金奖,2个产品获银奖。

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思路,大理州持续推进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无量山樱花谷被评定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国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大理无量山一园两谷之旅”入选“2023年新茶饮茶文旅线路”;创建全国茶叶地图。南涧县的“南诏御贡·凤山云蕊贡茶”入选全国贡茶地图。


图源:南涧县融媒体中心

茶,如其字,寓意人在草木间

从一片树叶蜕变为一杯香茗

历经火与水的反复锤炼

褪去青涩

留下芬芳

其中的宁静与超脱

承载着时间的沉淀

与匠人的心血

来大理

记得喝杯茶!

来源:大理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