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四月,书香浸润虹口。4月20日上午,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携手凉城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虹口区图书馆,以“书香虹口·文化传承”为主题,举办2025年度“行·文化三地”系列活动第四期。亲子家庭从凉城新村街道复旦小区出发,沿精心设计的文化路线行走至虹口区图书馆,通过“行走+阅读+实践”的创新形式,将复旦人文底蕴、社区文化资源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深度融合,为全民读书月注入鲜活动能。
活动首站,参观者来到复旦小区。这里不仅是复旦大学老一辈学者曾居住的社区,更保留了诸多文化记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探访“复旦长廊”。通过珍贵的手稿、老照片和实物展陈,聆听了杨玉良、洪家兴、王威琪等院士扎根虹口、笔耕不辍的故事,感受“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曲、挥洒汗水甘当种树人”的精神。
沿着行走路线前进,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虹口区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工作人员带领亲子家庭来到新设的“文化三地”主题展区,结合珍贵影像与实物展陈,讲述了鲁迅、茅盾等文化名人在虹口的创作足迹,以及《新青年》杂志在此传播新思想的红色故事。孩子们通过AR互动屏“云游”历史场景,直观感受虹口作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深厚底蕴。
在少儿图书室智慧化空间,450平方米的“分龄阅读区”——低幼区的敦煌主题绘本墙、学龄区的衍纸手作展示台,以及初中区的原版外文读物专架,均体现了“全龄友好”的设计理念。孩子们在数字智能书架区,通过实时定位功能快速检索《陶器里的中国》等主题书目,感受“科技赋能阅读”的便捷。
活动的重头戏是《博物馆里的中国·陶器篇》少儿阅读推广。讲座以“陶器起源”为开篇,生动解析了陶器如何推动人类从生食迈向熟食的转变,讲述先民如何利用黏土的可塑性发明陶器,适应生存挑战。同时,通过讲述唐三彩,揭开了“素胎釉彩二次烧制”的工艺奥秘,并阐释其黄、绿、白主色调与唐代多元文化交融的关系。现场通过刻画符号引发热烈讨论,孩子们在互动问答中推测符号含义,感受史前先民的智慧与精神世界。
据悉,凉城新村街道“文化三地”行走宣讲路线已纳入“15分钟文明实践圈”常态化项目,通过文化打卡、志愿宣讲、研学实践等多元形式,持续推动“书香社区”建设,助力虹口争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区。
本次行走宣讲活动以文化资源为脉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红色基因、海派文化与全民阅读理念自然融入市民生活。“从老教授的旧书桌到图书馆的智能书架,我们触摸到了文化的温度与时代的力量。”亲子家庭代表说道。
未来,虹口区将持续推进“文明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整合区域文博场馆、学校、企业资源,打造全域覆盖、全龄友好的文化生态,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在“文化三地”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记者:曲姗姗
编辑:曲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