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上学时成绩平平的同学,毕业后活得风生水起、年薪百万;
经常翘课户外玩耍的邻家小孩,却轻松拿下全国奥数大赛冠军大奖;
一生没怎么拍过照的爷爷奶奶,退休后摇身变成专业的摄影博主;
这些现象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鲜为人知心理学规律: 瓦拉赫效应。
它告诉我们,个体的智能发展是不平均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其智能的优点和缺点,一旦我们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并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很可能取得惊人的成绩。
套用阿基米德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瓦拉赫效应” 是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命名的,他有着传奇的一生。
瓦拉赫读中学的时候,父母因为酷爱文学,为他选了一条文学之路,瓦拉赫读了一个学期,得到老师的评语是:“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也很努力,但很难在文学上崭露头角。”
后来,父母送他去学习油画,结果瓦拉赫对油画的理解力很差,构图、调色等怎么学都不会。
甚至期末考试,瓦拉赫也是班里成绩最差的,一度被学校视为最笨拙的学生。
唯独化学老师欣赏他,觉得他在化学方面具备天赋,于是父母送瓦拉赫去钻研化学。最终,凭着对化学的天赋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瓦拉赫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力并非单一的,除了言语、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
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和程度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
瓦拉赫效应无疑提醒着我们:一个人可能在某方面的智力上处于弱势,同样会在某方面的智力上占据优势。
倘若你在某个领域不断努力,仍然无法取得成绩,那很可能是你的自我定位错了。
重要的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内耗,而是努力找到自己的特长,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那如何找到自己身上的“天赋开关”呢? 以下从心理学角度分享3个方法。
1、不断尝试新领域、新事物
人生不一定要往高处走,也可以往四处走。
我们可以把生活当成实验,不一定非要追求人生传统的“标准答案”,而是不断地去尝试新鲜事物。比如学跳舞、学摄影、学化妆、学一门和专业完全不符合的课程等。
只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跟世界产生更多的碰撞,我们才有机会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享受什么状态。
找到那些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瞬间,它们往往正是我们的“兴趣点”所在。
2、用“成就事件分析法”定位自身优势
在不断尝试中,我们可以定期回顾那些让我们充满成就感的事,连续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自己的高频优势点。
这个现象的背后,大脑的奖励系统也在起作用。
每当我们完成一件富有成就感的事情,身体的“多巴胺”会形成 正向反馈回路 ——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会不断奖励我们,让我们感觉更好,从而更有动力地去做那件让我们感兴趣的事情,逐步推动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前进。
3、增强回路
找到优势之后,关键是要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精进和放大这个优势。
《系统之美》一书的作者德内拉·梅多斯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一个底层的系统规律叫“增强回路”,指的是通过正反馈循环,使得某个因素不断自我强化。
当我们持续向优势领域注入能量,它就会像滚下山的雪球,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使得我们拥有强大的行动力,形成“越擅长→越投入→越成功”的良性循环,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而这正是我们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都是未被完全打开的宝藏,学心理学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要相信,短板并不能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每解锁一个新领域,我们都有可能找到自己隐藏的“天赋”。
而只有走在对的路径上,我们才能让自己的才华自然成长。
关键是, 要时刻保持探索的勇气,找到自己,远比急于定义自己更重要。
如果你也对心理学感兴趣,想用心理学找到自己未被发掘的自我潜能,却不知道如何入门学习。 可以点击下方的小程序,领取0元免费课程:
零成本评估入门方式
↓适合想要利用心理学更好生活的你↓
如果你有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通过调研心理咨询市场发现,取消证书后,目前入行执业只靠单一的证书是行不通的(不管是现在的中科院考证,还是之前国家二三级证书)。
目前,心理行业的从业标准是:
1.接受长程系统培训(有培训证书);
2.有个案实操经验,专业督导护航,具备真正的胜任力。
所以,想要正式入行心理咨询,参加一个“系统理论+实操实习+专业督导+入驻平台”相结合的长程系统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那你可以了解一下壹心理的朝阳计划——「心理咨询师培养项目」
在这一版的朝阳计划中,我们做了这些升级:
2.5年的进阶式培养
700h+理论+实习
30次初始访谈 + 40次个案实习
25h个督 + 81h团督
100位+业内知名大咖导师
9份学习证明
点击图片,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还可免费领取以下福利:
① 专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全套108页《心理咨询师入行手册》
③ 1份心理咨询师执业地图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编辑:噜噜
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