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水电气表收费乱象,专家建言整治之道…

水、电、气,作为生活的基础保障,与每个家庭、每个人息息相关,如同柴米油盐般不可或缺。而计量水电气用量的水表、电表、气表,俗称“三表”,其计量的准确性和收费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然而,近年来,关于水电气表收费不明确的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4月22日,央视新闻针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并邀请专家进行分析,罕见地用“乱象”一词来形容当下的状况,足见整治水电气表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民生大事。



据央视报道,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换表潮,从原来的机械表更换为更智能、精准的智能表。部分人感觉用量变快、增多,产生“错觉”。事实上,许多被曝光的案例经检查后,表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往往出在人为操作上。



像之前重庆和四川广安的燃气表事件,就暴露出估抄、乱抄、错抄、重复计费、叠加收费等乱象。同时,各地水电气收费标准不统一,阶梯收费计算方式也不够透明,老百姓大多一头雾水。



市监总局2024年的专项督查数据显示,我国民用“三表”查实有问题的占比不大。抽查电能表296万只,不合格1799只,合格率99.94%;抽查水表169万只,不合格1.06万只,合格率99.37%;抽查燃气表131万只,不合格2923只,合格率99.78%。

检查民用“三表”生产企业938家,发现违法行为10起;检查计量检定机构2578家,发现违法行为16起;受理投诉举报数量1.2万件,立案查处69件。虽然整体抽检合格率较高,但水表抽检中仍有超1万只不合格,这意味着众多家庭可能受到影响。

针对水电气表计量不准确的收费“乱象”如何治理,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指出,老百姓对水电气价格敏感,几毛钱的多收费可能因不明显或专业性强而难以察觉和举证。因此,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至关重要,同时要关注问题的普遍性,通过集中整治,实现“治一病、去百病”,解决一类问题。

浙江理工大学一位研究所所长则提出建立长期常态化监督机制,不能等问题出现后才进行特别检查和抽查。针对相关企业利用垄断优势上下游延伸的问题,应引入其他经营主体,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当前很多地方水电气由一家大企业管理,存在自查自纠难以发现问题的情况,引入竞争可倒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

从多起案例来看,问题常出在“最后一公里”,即抄表员身上。要从根本上规范抄表员职责,从严处理,责任到人,出问题必追责,如此才能有效减少计量收费不精准、错抄、乱抄、重复收费等乱象。

水电气表收费乱象的整治,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完善制度,企业规范自身行为,更需要民众增强维权意识,共同营造准确、规范、合理的水电气收费环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