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帮忙】

一面锦旗映照初心:

街道社区书写为民服务“暖心答卷”

一面锦旗,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感恩;一次救助,彰显着为民服务的温度。近日,海港区西港路街道办事处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收到先富里小区居民杨井东送来的锦旗,锦旗上“为民服务践初心”几个大字的背后,是一个关于父爱坚守与社会救助托底的暖心故事。

2009年,杨井东与妻子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杨文姬。杨文姬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等疾病,常年服用多种药物,每日离不开吸氧设备。29岁的她因身体原因无法工作,生活全部依赖父亲。早年,杨井东单位尚可的效益勉强支撑医疗开支,但随着企业的改制与年龄增长,如今他每月仅靠3047元工资维持生计,药费、氧气费、生活开销……每一笔支出都让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下,杨井东敲开了金舍德圆社区服务站的门。工作人员听闻了当事人的诉求,了解完基本情况后,立即向西港路街道汇报。街道迅速行动,由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董高飞牵头,第一时间入户核查。他们发现,这个家庭的困境远超想象,杨文姬的医疗支出几乎超过家庭收入,桌子上堆满药盒,制氧机正在嗡嗡作响。

“必须特事特办!”街道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采取“整户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女儿单人保”双重保障破解难题。系统审核、材料补充、公示流程……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低保以及重病的分类施保能享受的救助一次性办结了。

当首笔低保金到账时,杨井东的手微微发抖:“这下孩子总算有救了。”

这场救助行动,不仅是政策的精准落地,更是基层治理人性化的缩影。“单人保”政策没有拘泥传统的“整户核算”模式,让重症患者单独享受低保,既守住了政策底线,又体现人文关怀;低保身份激活了医疗救助“二次报销”机制,杨文姬门诊慢病和住院二次报销分别提高到了70%和80%,医疗负担大幅降低。

杨井东家的故事,是国家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截至2025年3月,西港路街道低保“单人保”已救助25位特困群体,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杨文姬”命运的改变。



杨井东为西港路街道办事处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董高飞送来一面锦旗,表达心中的谢意和感激。(图片由通讯员殷玲提供)

“我们不仅要救急,更要织密防返贫网。”董高飞在回访日记中写道。如今,社区已为杨家建立动态监测档案,未来还将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持续跟进。而对杨井东来说,那面锦旗,不仅是对政府的感谢,更是对生活重燃希望的见证。

来源:秦皇岛晚报

责任编辑:果依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