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欢 通讯员 李宗霖
4月17日-21日,中山大学旅游管理硕士(MTA)乡村振兴班在四川巴中文旅示范区实践教学基地开课。本次实践课堂为期五天,旨在解析巴中文旅融合及景区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产教融合与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全过程。
中山大学MTA乡村振兴班在四川巴中文旅示范区开展实践教学
以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文旅示范区是怎么做的?哪些经验和模式值得进行总结学习与推广?如何让旅游与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相关联?如何将闲置民房改造为高品质民宿,并助力乡村振兴?
带着具体问题,中山大学的师生们在5天时间里深入燕子岭、香炉山、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光雾山极限挑战主题乐园、关坝、星空营地、普陀村等文旅项目开展实地考察,与项目实际运营者进行充分交流讨论,凝练当地旅游开发与项目建设亮点,并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从专业视角为景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师生们在现场与当地景区运营者交流
据悉,中山大学与巴中市在十几年前就已“结缘”。早在2016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就参与了光雾山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的工作,之后一直关注并见证光雾山景区的持续发展。2023年12月,中山大学与巴中市文旅新区签订《中山大学-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合作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议书》。双方围绕培养文旅康养产业人才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培养产业人才新模式,致力于推动文旅康养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实践教学班的举办,正是双方合作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举措。
“学院精心设计的实地教学课程,让我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迸发。通过田野调查与案例实勘的立体化教学,理论在真实场景中具象化了,相比单向度的课堂讲授,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有效打通了我们专业认知的‘任督二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4级MTA乡村振兴班学生瞿小银说。
在巴中市文旅示范区与中山大学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黄山指出,四川有着世界级文旅康养资源,文旅示范区旅游资源禀赋高,极具发展潜力。期待依托实训基地,加强文旅示范区与学院的沟通协作,帮助文旅示范区用好政策资源工具包,共同为巴中的高质量发展做好推动工作。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