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张梦琦 广州报道

农业科技人才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今年,智慧农业领域的新农科专业布局进一步扩展。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以下简称《目录》)。本次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本次新增或调整农学学位的相关专业约50个,新增智慧农业相关专业点近30个。

早在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引导涉农高校加快布局建设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智慧农业领域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智慧农业领域相关人才。

从《目录》来看,中山大学、广西大学、德州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12所高校获批智慧农业专业;山东农业大学、佳木斯大学等4所高校获批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长春大学和信阳农林学院共2所高校获批农林智能装备工程专业;吉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获批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东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等4所高校获批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扬州大学获批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事实上,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方面,广东高校走在前列。例如,华南农业大学2022年便在动物科学、水产养殖、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专业分别开设智慧牧业、智慧渔业、智慧植保、智能农机四个智慧农业方向。同时,该校还持续与温氏集团、大北农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协同育人,本科层次开设“温氏班”“索菲亚班”“大北农创新班”等多个企业特色班,设立农业硕士“兴农”创新班,建立“校内课程+企业课程+企业实习实训”的教学新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此外,今年3月4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正式印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高校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亮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学院将结合各专业需求,在既有通识选修课程框架内,创新性地开发“AI+农业”“AI+食品”等针对性强的AI深度课程,致力于培养既懂农业又精通机械技术、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聚焦本次新增智慧农业专业点的中山大学,该校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官网发布的人才培育方案显示,农学专业(智慧农业方向)定位于培养具备现代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与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聚焦智慧植保方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实现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精准防控决策和种植、自动化灌溉等高效农业模式。

据该学院公开信息,早在2022年,该院依托中山大学文理医工农艺齐备的综合学科背景,与航空航天、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者共同组建了智慧农业团队,并聘请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为顾问,协作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整体上,新增的近30个智慧农业相关新农科专业点,覆盖了从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到生物育种、智慧牧业等多个方向。

曹亮表示,本轮高校本科专业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有双重价值。从学科建设角度看,它并非简单迭代传统农科课程体系,而是通过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构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图谱;从产业适配角度看,这是以教育创新,响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机器换人”的变革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