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莱根谭》有言:“君子事至而心始现,事过而心随空。”
人的心灵,其实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垃圾。
只有学会定时清除内心的垃圾,让心归零,将该放的放下,将该忘的忘掉,心才会干净,活着更自在。
正所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学会归零。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才能百忧到心尽可解,万难加身皆辟易。
01
清空欲望:知足常乐,无欲则刚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礼记》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却过得一点都不开心?
高赞回答说: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有了好的想要更好的,有了更好的还想要最好的。
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心灵本不累,累的是攫取太甚。
知足者常乐,看开者无忧,幸福没有定义,知足就是真谛。
只有学会清空自己的欲望,安稳于日常,浅喜于光阴,知足常乐,才能淡定从容,在细碎的美好中,感受生活的温暖。
明朝嘉靖年间,徐阶与孙承恩皆为尚书,毗邻而居。
徐阶门前车马喧嚣,宾客络绎不绝;而孙承恩则退朝后深居简出,渐成门庭冷落。
徐阶在职时贪得无厌,退休后亦不改其习,终被海瑞查办,家财万贯震惊朝野,名声尽毁,家人亦遭牵连。
孙承恩退休后,则悠然自得,生活恬淡。可见,有人为名利所困,不得安宁;有人则超脱物欲,自得其乐。
《道德经》有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学会把心清空,让欲望归零。
把多余的空间腾出来,生活才能盛满幸福。
人生路上,不必贪心逐影,而应自律前行,摒弃纷扰,寻回初心,方能自在宁静。
02
过往归零:如何向前,唯有放下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了凡四训》中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好的人生,需累积厚度,亦需适时清零。
告别昔日种种,轻装上阵,再启新程。
刘禹锡,这位唐代的大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
初回长安时,他写下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字里行间满是得意与锋芒。然而,这份张扬却让他再遭贬谪,历经多年的漂泊。
二十年后,当他重游玄都观,心境已截然不同,一句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尽显他的豁达与从容。
曾经的荣辱得失,在他眼中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他放下过去的辉煌与挫折,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出发。
正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
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饶就是画地为牢。困不住别人,却困住自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摆脱过去的束缚,方能轻装上阵。
人生如杯,满载须倾,保持空杯心态,挑战无惧,再启新航。
03
情绪归零:物来则映,物去不留
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 《庄子·应帝王》
人到中年,十有九难。
生活的鸡毛蒜皮,工作的重重压力,人情的烦扰无奈,无不让我们筋疲力尽。
但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遇事时的情绪和心境。
杨绛先生也曾遭遇生活的 “小插曲”,家中保姆阿菊做事毛手毛脚,一次竟不小心打翻油瓶,引发火灾。
火势迅猛,眼看就要蔓延开来,杨绛先生迅速反应,用洋瓷罐扑灭了大火。
换作一般人,或许会对保姆大发雷霆,可杨绛先生在情绪平定后,只是觉得 “火已灭,不如大事化小” 。
她没有让愤怒的情绪肆意蔓延,而是借此机会与保姆促膝长谈,帮助阿菊改掉了粗心的毛病。
《庄子》中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经历得越多,越能明白,人生从来都不是一路绿灯的,磕磕绊绊是常态。
大事小事都情绪化处理,是对生命最大的消耗。
学会让情绪放空,帮心灵减重,纵使生活有再多烦扰和波澜,内心也有从容不迫的定力。
情绪平稳了,生活也就顺了。
《道德经》有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世间纷扰,琐事缠身,唯有挣脱束缚,方能轻装前行。
学会清空欲望,方能知足常乐,尽享人间清欢。
学会清空过去,方能重新出发,重揽万千芳华。
学会清空情绪,方能淡定从容,享受每个当下。
唯有清空归零,你才能做到起舞轻盈,牵手幸福,快乐余生。
而生命的无限可能,往往也藏在每一次清空自己之后!
点个【赞】与【分享】,愿你每一次清空,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素材来源于诗词天地及网络综合。编辑;霄风。
更多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