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通川,春意盎然。当晨光唤醒这座川东小城,通川的安全守护者们早已各就各位。他们或是农贸市场里与晨曦赛跑的“菜篮子卫士”,或是崇山峻岭间丈量防火线的“山林哨兵”,又或是建筑工地上目光如炬的“安全鹰眼”。在这个春日里,他们常抓不懈的“硬核”举措与温情故事,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安全底色。


通川区中心城区一角(王梦 摄)

“火眼金睛”盯紧菜篮子

【一线故事】

清晨的农贸市场,他们为每一棵菜“把关”

好一新复兴农产品市场是达州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城区各农贸市场商户大多由此进货。

“根据食品管理溯源地的规定,现在对你车上菜品进行抽样检查。”快速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罗广义和同事们,每天清晨都会守候在市场入口,对一车车刚刚抵达的新鲜果蔬取样装袋、登记,并送往市场内的快速检验检测中心。罗广义说:“我们24小时在这个地方值守,对进入市场的每一辆农副产品运输车辆进行抽样检测,守好农副产品入市第一关。”


食品安全检测员守护百姓“菜篮子”

快检中心守好“春日菜篮”

在快速检验检测中心,干净整洁的检测台上整齐地摆放着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设备和仪器。从制样、萃取、添加试剂酶到送入全自动农药残留检测仪,在工作人员一系列严谨而熟练的操作下,大约10分钟后,送检样品的检测数据就新鲜出炉了。

“如果检测结果不合格的话,我们会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检验员庞红莉向记者介绍道,检测结果出来后,市场方会及时在LED大屏幕上公布检测信息,让购物群众看得见结果,放心购物。

校园食堂的“突击考官”

4月18日,区教育局联合卫健局突查辖区某小学食堂。厨师王师傅指着墙上新贴的“加工流程图”说:“现在每道工序都要拍照上传‘明厨亮灶’平台,孩子们吃得安心,我们干活也踏实。”

近年来,通川区把大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作为民心工程、民生实事来抓,为辖区校园食堂装上智慧监管的“千里眼”,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让“阳光”洒进厨房,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以来,通川区扎实开展“春雷行动2025”专项行动,着力整治食品安全各类违法行为,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800余家,整改问题商户80余户,立案查处86起,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守好安全底线。

“安全哨兵”守护生产一线

【一线故事】

高空作业的“生命线”守护者

“安全带挂扣必须双重保险!”4月15日,在复兴镇某小区,安全督导员赵强仰头盯着正在安装玻璃幕墙的工人,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出指令。“高空作业,带有一定危险性,所以,同事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我要随时监督,提醒他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赵强的安全帽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女儿稚嫩的字迹:“爸爸,你要平平安安回家。”


企业安全员严阵以待

工业园区的“数字守护者”

在位于东岳智造园的首炬建材中控室内,操作员王显坤的视线在12块智慧监控屏间快速切换。近日,王显坤突然发现输送皮带传感器报警,判断是输送皮带跑偏了,有安全风险,及时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对全部多级配电箱拉闸断电,及时对输送带进行维修处理。30分钟后处理结束,报警器停止报警,安全风险解除,恢复正常生产。

“安全积分”换来全员参与

最近,川汉子实业车间工人老刘的安全积分卡又添新纪录,发现生产线上螺帽松脱为他赢得200元奖励。“现在车间的安全隐患就像朋友圈,发现得越早点赞越多。”这位老工人幽默的比喻,道出“全员安全员”制度的精髓,“以前觉得安全是领导的事,现在人人都成了‘侦察兵’。”


交通劝导员守护群众安全

如今,通川辖区大部分企业已完成“机械化提高效率、自动化防范隐患”改造。截至目前,已组织“专家会诊”排查隐患235项,生产安全事故数同比下降26%。

“流动防线”确保交通安全

【一线故事】

“四好农村路”上,他们用汗水换来群众的安全

近日,省道204线施家河段上发生小范围的山体滑坡,不少的石块掉落路面,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通川区公路养护段施家河道班班长杜江和同事们在巡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现场处置。


公路养护职工奋战在路上

杜江说:“我们定期会对辖区管养道路进行巡查,特别是在一些极端天气,我们会加大巡查力度,保证道路安全。”在现场,杜江安排同事对石块进行了清除,自己则来到道路两端,引导车辆、行人绕行,直到现场清理完毕,隐患排除。“现在农村公路修到了家家户户,村民们出行方便了,我们的责任也更大了。我们要全力以赴,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杜江告诉记者。

“小手牵大手”的牵挂

下午5点,在通川区第二小学,学生正有序排队准备放学。由于学校毗邻城区道路,交警一大队设立了护学岗。交警包涵在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三年级学生小雨递上一幅画:画上的女交警正牵着戴小黄帽的学生过马路,旁边写着“警察阿姨,你好像会发光”几个字。


交警暖心护送上学孩童

“安全宣传”的乡土智慧

4月19日是安云乡的赶场天。每到这天,场镇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交通劝导员魏兴荣自制“方言顺口溜”大喇叭:“三轮车,莫搭棚,搭起棚棚要遭风;骑摩托,戴头盔,脑壳宝贵莫嫌重!”每到赶场天,魏兴荣都会来到场镇进行安全宣传。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群众对安全知识做到了应知应会,入脑入心。“我们的安全宣传,就是要走到群众中间,不怕麻烦,反复地说,不停地说,群众才听得进,记得住。”魏兴荣说。

截至目前,通川区已修补路面坑凼3150余平方米;维修更换道路沿线波形护栏120余米;维修更换凸透镜20余套;新增沿线警示标志、标牌21套。消除安全隐患20余处,开展“一老一小”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活动68场,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大幅下降。

“移动灯塔”守护巍巍青山

【一线故事】

护林员老张的“巡山路”

清晨6点,72岁的护林员张大礼拿着工具走进犀牛山风景区。巡山时,护林员们会尽量轻装上阵,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完成工作。

“每天都要在这山上到处看看,走十几公里,爬坡上坎、逢林开路,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习惯了。”张大礼的巡山日记里写着:4月19日,劝阻野外用火3起。“我从小就生活在犀牛山,对这座山有深厚的感情,趁我现在身体还行,就要尽全力保护好它。”张大礼说。


护林员进山巡逻

“风力灭火”演练的硬核力量

在碑庙镇森林火灾扑救演练现场,模拟某林地突然着火,火势蔓延迅速,威胁到周边林区的安全。按照应急预案,村、镇森林消防、应急救援力量接到指令,火速集结队伍,携带风力灭火机等扑火机具,赶赴现场开展灭火救援。护林员李世波说:“现在装备升级了,但老一辈传下来的‘打早打小’原则不能丢。”演练结束后,森林消防队员还现场宣讲森林防火知识,分享灭火技巧及注意事项。专职护林员舒登荣说:“回去后,要利用广播、院坝会宣传到户,让农户人人知晓,把森林火灾遏制在萌芽状态”。

目前,通川区共组建17支乡(镇)专业森林扑火队伍,队员428人,村(社区)应急扑火队伍158支,队员2069人;同时,聘请专职护林员82名、生态护林员202名,开展森林防火日常巡护、火源管控、隐患排查整治、监测预警等工作,同时利用四川省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即报系统,卫星热点监测预警,不断提高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织牢森林防灭火安全防护网。

记者手记

暮色四合,通川的万家灯火次第点亮。菜市场的电子检测屏、校园食堂的智能摄像头、矿山企业的安全积分榜、农村公路的波形护栏、深山老林的防火监测系统,共同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安全网络。“安全”二字,既刻在制度牌上,更烙在每个人心里。在这里,每个岗位都是安全防线的重要一环,每滴汗水都在浇灌平安的种子,大家用安全防护网的长度、密度,丈量通川每一天的平凡烟火,每一次的奋进足迹,每一刻的发展变迁……

安全,成为融进通川细节与汗水里的铮铮誓言。

来源:达州融媒

编辑:周丽清

编审:张 爽

总编:肖晓宏


点个在看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