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展开了对印度的访问,并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会谈。美印这次会谈的核心议题是敲定双边贸易协定、深化美印战略和经济关系,而会谈成果则是美国松口,同意降低对印度的关税。此举不仅意味着美印关系的进一步靠拢,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美印关税谈判:经济与政治的双重考量
2025年4月,美国对印度实施了26%的“对等关税”,后虽调整为10%的基础关税,但依然对印度出口形成较大压力。印度方面一直希望通过与美国谈判彻底取消对印关税政策,而此次万斯访印显然为美印双方提供了突破口。
根据会谈后美印双方的声明,万斯与莫迪的会谈不仅聚焦于关税问题,还涉及国防、关键技术、能源合作以及地区安全等领域。最终,美印双方敲定了一份“路线图”,旨在降低关税。这一协议的达成,标志着美印贸易关系进入新阶段,也反映了美国在经济与地缘政治上的双重考量。
美国此举不仅是为了解决与印度的贸易争端,更是为了拉拢印度,在印太地区形成对中国的制衡。从贸易到安全合作,美印关系的深化背后,显然有着更为复杂的战略意图。
印度的策略:在中美之间寻求利益最大化
印度对万斯的到访给予了极高规格的接待,莫迪亲自接见万斯一家,显示出印度对万斯这次访问的重视。印度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扩大对美进口、降低自身关税,以换取美国的关税让步,同时在中美贸易战中寻找获利机会。
数据显示,2023至2024财年美印双边贸易额超过1180亿美元,其中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320亿美元。而2024年中印贸易额为1278亿美元,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高达992亿美元。这一数据凸显了印度在对美贸易中的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中国制造业的高度依赖。
印度试图通过与美国的合作逐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并为自身吸引更多投资,将自己打造成“世界工厂”的新候选。然而,其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印度短期内难以完全脱离中国制造的供应链,而其如果完全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可能使其自身在地缘政治上陷入两难境地。
中方反应
对于美国近期通过关税谈判强行向其他国家施压,阻止这些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的策略,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牺牲中方利益,与美国达成所谓的“关税交易”。中国这一警告显然不仅是提醒印度,也是对其他可能效仿印度的国家发出的信号。
中国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包括电子产品、工业制成品和医药原料等关键品类。如果中方对印度采取反制措施,可能会对印度经济造成直接冲击。
此外,中国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例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减少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这些措施不仅是中国对印度的反制,也是中国在为应对美印合作可能带来的挑战做准备。
全球经济格局的潜在变化
美印关税协议的达成不仅对中美、中印关系产生影响,也可能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变化。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导致全球供应链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而美印合作可能加速这一趋势。
首先,美印合作可能推动部分制造业向印度转移,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领域。如果印度能够抓住这一机会,其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目标或将逐步清晰。然而,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时间,且印度还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劳动力素质较低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美印合作可能加剧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美国试图通过拉拢印度减少其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合作,扩大自身的全球影响力。这一竞争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可能延伸到地缘政治和安全层面。
结语
万斯与莫迪的会谈不仅标志着美印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变量。印度试图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在中美博弈中为自身寻求利益最大化,但其对中国制造的高度依赖和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复杂处境,注定使其这一策略充满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的警告和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也为这一事件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未来,美印合作是否能够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印度能否成功实现其“世界工厂”愿景?中国又将如何应对美印合作带来的挑战?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