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业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当下,行业充斥着浓浓的焦虑,但依然有企业凭借着对行业与城市的深刻理解,交出了"逆周期生长"的样本。

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在采访中反复强调:"所有面目模糊的项目终将被市场淘汰。"这一论断直指行业痛点——同质化竞争与无效内卷,也是瑞安在穿越经济周期中的总结。

在张斌看来,瑞安房地产的差异化策略体现在深度在地化、精准客群定位以及文化赋能与长期迭代这三个关键维度。

进入武汉20年,瑞安在武汉打造了三个代表性项目,其中包含了武汉天地这种城市商业地标性的项目。

2005年,瑞安以武汉永清片区旧改破局,将上海"新天地模式"引入江城,打造出集高端住宅、甲级办公与潮流商业于一体的武汉天地。这一项目不仅将棚户区蜕变为城市封面,更成为武汉总部经济的聚集地。


2017年,瑞安落子光谷中心城,推出创新天地,延续上海创智天地的知识社区模式。项目聚焦科创办公、智慧商业与人才社区,商办部分引入海康威视、格蓝若等龙头企业,超高层甲级写字楼"创新天地企业天地"已全面开启预租。其商业公园签约率已近70%,将在今年9月30日开业。

2021年启动的武汉长江天地,则依托武昌湾百年船厂旧址,探索滨水文化综合体模式。

去年,武汉天地全域客流突破4000万人次,新天地街区、壹方南馆、壹方北馆的综合出租率超95%,吸引了包括lululemon、SALOMON、3CE等在内的47家首店及旗舰店入驻,企业天地商务群汇聚超300家企业,其中超20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武汉总部经济核心区。

在进入新的城市时,瑞安尊重城市基因,而不是简单复制既有模式。

比如,武汉天地并未照搬上海新天地的石库门风格,而是融入武汉的码头文化与市井烟火气。项目保留历史建筑的同时,打造出十二栋风格迥异的商业建筑,并首创户外美食街,给街区带来了不少人气。


张斌回忆,团队曾用三个月“吃遍武汉”,最终得出结论:“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开放与包容成为项目内核。

面对疫情冲击,武汉天地在2020年启动“逆势焕新”,将95%的原有业态替换为年轻化品牌,引入夜经济与潮流零售,使95后客群占比提升至60%。

此外,瑞安引入首店,推动品牌与在地文化结合。上海新天地的Le Labo门店融合老建筑元素、武汉天地的茶颜悦色首店单日排队8小时,都成为现象级案例。

谈到对于首店经济的理解,张斌认为,基于对城市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能够帮助品牌找到新生的机会。即便某些品牌在城市中已经存在,仍然可以通过创新和独特性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时,关注中国文化、洞察客户需求,才能具备更强的判断力,进而帮助品牌焕发生机。


商业的胜负不在开业瞬间,而在年复一年的细节迭代中。在张斌看来,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当地的老百姓和客户为这个项目骄傲。

在行业债务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瑞安将轻资产作为重要增长极,但其拓展路径充满“瑞安式”克制。

瑞安的轻资产模式主要通过股权合作、项目管理和资产运营三个方面实现。截至2024年,瑞安通过股权合作、基金管理和代建代运营,管理轻资产规模超300亿元,合作方包括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等机构。

瑞安的轻资产模式并非单纯输出管理,而是强调“知识资产与品牌价值”的深度投入。瑞安为轻资产项目提供从策划到运营管理的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成功运营,即便不直接投资,也投入知识和品牌资产,承担相应责任。

通过轻资产模式,瑞安将品牌和管理经验输出到更多项目中。瑞安房地产行政总裁王颖表示:“轻资产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轻资产模式,将我们的品牌和管理经验输出到更多的项目中,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希望获得增长,但瑞安也婉拒了武汉多个轻资产邀约,核心逻辑在于“非擅长领域不做”。

王颖指出,轻资产的核心是“与城市需求共振”,而非盲目追求规模。瑞安目前持有商业资产估值超1000亿元,2024年租金收入35.47 亿元,按年增长9%,为其轻资产拓展提供现金流支撑。

未来,瑞安计划将轻资产策略拓展到大湾区等区域,并且对上海、武汉两个深耕城市的未来项目发展不设限。不过公司始终坚持“先做透一个城市再扩张”。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与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瑞安房地产行政总裁王颖的对话(经编辑):

Q:作为除上海以外最大的市场,武汉三个项目在2024年业绩如何?

张斌:2024年,武汉天地全域客流占比达到18%,全年客流突破4000万人次。零售板块出租率超过95%,这意味着项目几乎处于满租状态,甚至可以开始挑选优质租户。

在过去几年中,武汉天地持续引入未曾进入武汉的品牌,从2020年开始不断推动新品牌的落地。2024年,项目引入了40个首进品牌的概念店。例如,上海3CE韩国品牌和lululemon等品牌在武汉天地开设了首店,这些品牌在武汉天地的销售额表现优异,要么位居全国第一,要么是武汉第一。

Q:"所有面目模糊的项目终将被市场淘汰。"这句话一直被提到,如何理解“面目清晰的项目”?

张斌:简单来说,面目清晰的核心是三个问题:第一,你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里的客户既包括城市也包括人。

第二,如果这个公司和项目不存在,客户会在哪里满足这些需求?换句话说,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第三,你凭什么相信客户会离开现有的项目或服务,选择你?只有当你创造的价值远超竞争对手时,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价值创造有两个关键特点:一是价值很高,二是无可替代,两者兼具才称得上真正的价值创造。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明确了面目清晰的基本逻辑。具体到每个项目,我们对客户的描述非常清晰,包括他们的社会阶层、收入和喜好。客户的需求既有表面的,也有深层次的,二者结合才能完整描绘客户画像。

具体落地的部分有三个维度:1、场所(Space):通过place-making方法,项目必须明确传达出独特的场所精神和氛围。例如,武汉天地空中新天地改造时,设计师需用一个词精准描述场所氛围。我们通过观察客户的行为和表情来评估场所的吸引力,比如在武汉天地和上海创智天地大学路,我们观察行人的情绪和互动,以此判断场所是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蟠龙天地的目标是让客户在这里放松、充电,切换生活模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项目就失败了。

2、内容(Content):内容是支撑项目特色的关键,包括租户业态和柔性内容。租户业态涵盖餐饮、娱乐等常见商业类型;柔性内容则是指在不同时间和场所安排的多样化活动,如宠物聚会、时装周等。我们通过这两张表来确保项目内容丰富且灵活。

3、服务与体验(Service):线上线下服务都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无论品牌如何定位,都要在细节中体现对客群需求的关注。如果项目承诺提供生活方式,那么这种生活方式必须在空间和服务中清晰呈现。在策略层面和细节落地层面,项目要求都非常高。新开项目需要反复打磨,确保我们的决心和对客户的承诺能够落到实处。

Q:瑞安在2015年提出了轻资产战略,未来几年将如何具体实施?有哪些具体的经营策略?

张斌:瑞安轻资产策略以“以终为始”为核心,住宅以销售为主,商业聚焦核心地段。通过资本运作设立专项基金或与母基金、合资企业合作,打造特定产品线。合作中把控基金GP和项目管理,基于城市研究和社区产品优势,精准策划和定位项目。

开发阶段(PM)、销售阶段(SM)和资产管理阶段是轻资产策略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通过这几方面服务,专注于擅长的产品领域,为资本和业主提供机会。

目前,瑞安在上海、武汉和大湾区已获得众多发展机会,正积极拓展业务,积累优质项目,这三个区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布局方向。

王颖:轻资产模式既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考虑,也有现实的必要性,尤其是许多项目带有政府推动的性质,与以往的操作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认为轻资产可能是瑞安在短周期内另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重资产。例如,召稼楼项目仍然是重资产投资,我们也会继续寻找合适的重资产投资机会。

在轻资产方面,我们从未追求大规模扩张。我们选择的重资产项目始终以效益为导向,与瑞安的优势和发展路径相契合。对于轻资产项目,我们也不会随意承接,比如今年有住宅项目找我们合作,但并非我们的擅长领域,我们更倾向于社区开发,包括城市更新的核心社区、邻里社区、轻度假社区和知识产业社区。我们会根据项目的特征来判断是否能发挥瑞安的优势,因为我们投入的是最重要的知识资产和品牌资产,我们对此负责,不仅仅是简单地赚取管理费。

Q:瑞安在首店引进新业态孵化方面有什么策略?如何评估首店对于项目的流量和品牌价值的贡献?

张斌:首发经济是瑞安关注的重点领域,也确实带来了不错的业绩。去年,我们引入了40多家首进品牌。在我看来,首发经济背后的逻辑更为重要。中国市场存在两个顽疾:一是供给过剩,二是内容同质化严重。在许多商业体中,同一定位的品牌同质化比例高达70%-80%,甚至更高。

此外,很多商业项目还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缺乏内容创新,客户的真实需求未被满足。例如,上海的海派文化虽有独特魅力,但新的叙事方式却很少。许多成功的商业模式都集中在高端领域,但这些模式难以复制。

这两个问题构成了当前商业的困境。首发经济可以部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引入新品牌来避免同质化,但无法解决所有商业问题。如果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寻找同质化品牌,就会陷入不可持续的竞争状态。

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是共创。即使是同一品牌,我们也不会仅仅招过来就完事。例如,Le Labo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了中国首店,我们希望它向上海的海派文化致敬。蟠龙天地的Blue Bottle咖啡店也是如此,我们基于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使其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店铺。

我们通过自身能力帮助品牌找到新生机会,即使品牌在城市中已经存在,也能使其独一无二。例如,可隆(KOLON SPORT)在上海新天地推出的白玉兰主题鞋款,最初只在新天地销售。

二是注重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括饮食文化等。例如,蟠龙天地的“年之糕”品牌,我们通过选址、设计、导流等方式帮助其复兴,使其在上海成功复制。我们还成立了一支基金,以创新方式(RBF)助力老字号复兴。

第三,如果市场上找不到共创机会,我们就会自己下场。以武汉天地为例,2005年武汉缺乏时尚咖啡品牌,我们只好自己开设咖啡店,引入澳大利亚品牌并亲自经营。我们还创立了Foodie Social(南里食集)等项目,通过自身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Q:共创或者自创会带来成本上的压力吗?瑞安如何平衡短期的现金流和长期的资产升值?

张斌:所有创新都需付出一定代价,但在持续探索中,成本会逐渐降低。例如,蟠龙天地的“年之糕”项目成功后,我们将其模式复制到十几个项目中,研发成本得以在多个项目中分摊、变现和回收。若无最初投入,就无法实现规模扩张,只能停留在原地。长期主义有另外一个解读:你知道你在做的事情上投入是为什么,是简单做一次尝试,还是在十几个项目当中复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